十在第3個(gè)字的詩(shī)句
十在第三個(gè)字的詩(shī)句
- 十步九回顧,月黑風(fēng)凄何處路,只愁又作流民看,明朝捉收官里去。 -- 出自清·梁?jiǎn)⒊げ鹞菪?/a>
- 木高十丈壽千秋,村雨山風(fēng)鐵干遒。 -- 出自·老舍·贈(zèng)木村菊男
- 遂使十余載,此路常周旋。 -- 出自宋·蘇洵·憶山送人
-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負(fù)憂責(zé)五歡欣。 -- 出自宋·蘇洵·自尤
- 蟬聯(lián)十一世,奕葉扶陽(yáng)春。 -- 出自宋·周敦頤·題清芬閣
- 當(dāng)時(shí)十鼓一為臼,猶幸農(nóng)家事舂戳。 -- 出自明·李東陽(yáng)·石鼓歌
- 兒年十五官萬(wàn)戶,九原再拜君王恩。 -- 出自明·李東陽(yáng)·花將軍歌
- 胡兒十萬(wàn)騎,倏忽路無(wú)歧。 -- 出自明·李東陽(yáng)·擬古出塞(五首)
- 上湖十里卷簾中,幻出瑤華第一宮。 -- 出自宋·白珽·湖樓玩雪
- 邊關(guān)十月雪融天,勸生為我盡一杯。 -- 出自清·曾國(guó)藩·答李生
- 一朝十二牛,芒刃不少隳。 -- 出自宋·陳普·程朱之學(xué)四首
- 心事十二曲,頭顱大半絲。 -- 出自宋·陳普·憑闌
- 更乞十年禁酺蠟,書生鼓腹老太平。 -- 出自宋·陳普·禁酒
- 廣武十條逃得過(guò),烏江政自不須船。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項(xiàng)羽
- 漢四十年幾丞相,蹶張丞相冷如冰。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申屠嘉
- 太平十二河汾策,幾欲排云謁帝居。 -- 出自宋·鄧林·感興
- 辛勤十稔賦三都,聞?wù)咴O酒甕書。 -- 出自宋·鄧林·左太沖
-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 出自宋·釋寶印·偈頌十五首
- 正當(dāng)十五日,會(huì)不會(huì),知不知。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正當(dāng)十五日,一塵不立天地寬,那知更有上頭關(guān)。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畫得十分,且信一半。 -- 出自宋·釋普度·自贊
- 稽首十二面觀音,正面有誰(shuí)識(shí)得,{囗里加力}。 -- 出自宋·釋普度·寶公贊
- 一百十城回首處,大淮南畔有高沙。 -- 出自宋·釋普度·送高郵友上人
- 今朝十月一,開爐是此日。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今日十,昨日姨。 -- 出自宋·釋師觀·偈頌七十六首
- 今朝十二,鼓聲動(dòng)地。 -- 出自宋·釋守凈·偈二十七首
-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貼向十字街頭,俾人人知道,一年十二月,臘月是年尾。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有三十棒,未敢分付。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一年十二月,是臘月年尾。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西來(lái)十萬(wàn)里,北渡一莖蘆。 -- 出自宋·釋惟一·達(dá)磨贊
- 百一十城煙水外,玲瓏八面自天開。 -- 出自宋·釋惟一·南窗
- 忘中十種善為緣,達(dá)得真宗有后前。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shí)
- 胡茄十八笑思?xì)w,悲風(fēng)切切搖朱翠。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shí)
- 含胎十月無(wú)休歇,或作金兮或似雪。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亭下十余畦,蔚蔚富嘉蔬。 -- 出自宋·楊時(shí)·藏春峽·老圃亭
- 便過(guò)十年后,如今跡又陳。 -- 出自宋·曾豐·東廣西漕廳久廢馬少卿葺為簽廳
- 相謝十州風(fēng)月去,自擔(dān)千古圣賢歸。 -- 出自宋·曾豐·龜山之孫楊子順肇慶一見相投隨至德慶謀館寓
- 廣東十四州,樂國(guó)逢稔歲。 -- 出自宋·曾豐·瑞芝堂
- 堯七十六,治水云初。 -- 出自宋·曾豐·紹興淳熙兩朝內(nèi)禪頌
-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 出自宋·曾豐·紹興淳熙兩朝內(nèi)禪頌
- 吾家十世江西居,南來(lái)始得閣皂圖。 -- 出自宋·曾豐·道人彭永年來(lái)番禺過(guò)訪相約歸日游閣皂
- 一別十五年,種種事非昔。 -- 出自宋·曾豐·送梁藤州廣譽(yù)解組還朝兼簡(jiǎn)葛子章盧伯真
- 能拍十哲肩,不失速而肖。 -- 出自宋·曾豐·為增城丞張?jiān)o賦博見亭
- 一曝十寒權(quán)在天,春行冬令風(fēng)弄權(quán)。 -- 出自宋·曾豐·正月雨雪
- 試推十年事,容我驗(yàn)何如。 -- 出自宋·曾豐·贈(zèng)五行家鄭逢元
- 奇奇十二發(fā)垂肩,婉伸膝上誰(shuí)不憐。 -- 出自明·吳兆·榕城小妓奇奇歌
- 聲和十管,氣應(yīng)中律。 -- 出自隋··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肅和
- 第一十六卷 -- 出自隋··舞曲歌辭·凱樂歌辭·君臣同慶樂
- 詩(shī)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 出自明·高啟·梅花六首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shì)
- 勢(shì)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shí)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shí)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shí)
- 旹
- 是
- 昰
- 時(shí)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shī)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shí)
- 識(shí)
- 試
- 詩(shī)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鰤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