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初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垢除與物重更始,樸散于今暫復(fù)初。 -- 出自宋·吳潛·四五用喜雪韻四首
- 園林底用夸末至,山水惟應(yīng)訪遂初。 -- 出自宋·吳潛·四五用喜雪韻四首
- 苔長新蔬蒙賜后,根舒宿麥?zhǔn)芏?span id="l311dvz1" class="hong">初。 -- 出自宋·吳潛·九十用喜雪韻四首
- 集謝曾陪上相后,映孫難忘秀才初。 -- 出自宋·吳潛·九十用喜雪韻四首
- 五車現(xiàn)瑞從今后,一尺呈祥復(fù)古初。 -- 出自宋·吳潛·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
- 乍密乍稀云凍后,半融半落雨收初。 -- 出自宋·吳潛·十一二用喜雪韻四首
- 光搖闕角更傳后,色眩觚稜月上初。 -- 出自宋·吳潛·七八用喜雪韻四首
- 可是羞明宜夜后,何妨等伴到春初。 -- 出自宋·吳潛·三用喜雪韻呈同官諸丈不敢輟禁物之令也二首
-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yīng)思遣戍初。 -- 出自宋·吳潛·再用前韻二首
- 宿鳥投林迷所自,野貛尋穴失其初。 -- 出自宋·吳潛·六用喜雪韻二首
- 客中自是光陰速,才見新正又月初。 -- 出自宋·周弼·中和節(jié)
- 仍冒觸、煙嵐邃險,風(fēng)雪縱橫,每值初寒在路,炎暑登車,空向長途度歲華。 -- 出自宋·楊澤民·西平樂·圃韭畦蔬
- 落月照人驚夢昨,光風(fēng)識面記春初。 -- 出自宋·姚勉·次友人示詩集
- 六波煙黛浮空遠,南陌嚶嚶,喬木初遷,紗窗無眠,畫闌憑曉。 -- 出自宋·陳允平·黃鶯兒·六波煙黛浮空遠
- 檐牙帶濕霜晴后,簾額移陰日出初。 -- 出自宋·胡仲弓·和劉后村雜興
- 賀客來遲休怪余,新篇準(zhǔn)備暮春初。 -- 出自宋·胡仲弓·賀林自知兄登第
- 堪嗟劫運永嘉末,忽夢清風(fēng)乾道初。 -- 出自宋·馬廷鸞·九月十九夜紀(jì)夢
- 枳業(yè)不是棲鸞處,花縣來觀展驥初。 -- 出自宋·何夢桂·贈邊縣尹
- 未能生翼化鯤魚,誰御泠風(fēng)問太初。 -- 出自宋·何夢桂·和梅鏡寄韻
- 先生學(xué)譜河汾嫡,禮樂須還貞觀初。 -- 出自宋·劉鑒·見率齋王簾使
- 婚媾騃騃難辨老,友朋往往不如初。 -- 出自宋·黎廷瑞·梁必大歸自燕山有詩問訊以詩答之
- 車笠重逢當(dāng)一笑,白眉青眼尚如初。 -- 出自宋·仇遠·頃溧水歸登官塘湯漢章義門
- 能窮有象有數(shù)外,始識無聲無臭初。 -- 出自宋·徐瑞·次韻寄題嚴(yán)氏尋古齋
- 羔水軒窗宜夏居,夜涼如水似和初。 -- 出自宋·陳深·夏日南軒
- 晝繡歸來沾御渥,聽邦人、簫鼓迎初度。 -- 出自宋·梁明夫·賀新郎·萬里朝天去
- 對酒最宜花藻發(fā),邀歡不厭柳條初。 -- 出自唐·吉皎·七老會詩
- 取履橋邊啼鳥換,釣璜溪畔落花初。 -- 出自唐·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鎮(zhèn)揚州
- 一洞曉煙留水上,滿庭春露落花初。 -- 出自唐·劉滄·題桃源處士山居留寄
- 休彈瑟韻傷離思,已有蟬聲報夏初。 -- 出自唐·劉滄·訪友人郊居
- 秋館池亭荷葉后,野人籬落豆花初。 -- 出自唐·李郢·江亭晚望
- 半夜病吟人寢后,百年閑事酒醒初。 -- 出自唐·李昌符·客恨
- 驅(qū)馬每尋霜影里,到門常在鼓聲初。 -- 出自唐·林寬·獻同年孔郎中
- 全家欲去干戈后,大國中興禮樂初。 -- 出自唐·李昭象·山中寄崔諫議
- 六曹三省列簪裾,丹詔宣來試士初。 -- 出自唐·黃滔·御試二首
- 孤枕憶山千里外,破窗聞雨五更初。 -- 出自唐·黃滔·客舍秋晚夜懷故山
- 彩翠仙衣紅玉膚,輕盈年在破瓜初。 -- 出自唐·孫棨·贈妓人王福娘
- 茅屋蕭寥煙暗后,松窗寂歷月明初。 -- 出自唐·李九齡·宿張正字別業(yè)
- 云藏寶殿風(fēng)塵外,粉壁松軒入看初。 -- 出自唐·盧士衡·游靈溪觀
- 公侯延駐暫踟躕,況值風(fēng)光三月初。 -- 出自·李中·甲子歲罷吉水縣過鐘陵時暮春維舟江渚謁柴太
- 傾壺待客花開后,煮茗留僧月上初。 -- 出自·李中·書郭判官幽齋壁
- 狼藉杯盤重會面,風(fēng)流才調(diào)一如初。 -- 出自唐·徐鉉·贈浙西顧推官
- 縣齋曉閉多移病,南畝秋荒憶遂初。 -- 出自唐·徐鉉·寄江都路員外
- 狼藉杯盤重會面,風(fēng)流才調(diào)一如初。 -- 出自唐·徐鉉·贈浙西雇推官
- 今日重來舊游處,此花憔悴不如初。 -- 出自唐·張立·又詠
- 珍簟生涼夜漏余,夢中恍惚覺來初。 -- 出自唐·晁采·秋日再寄
- 若使龍光時可待,應(yīng)憐僧肇論成初。 -- 出自唐·知玄·答僧澈
- 賴明公兮引素書,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無時無。 -- 出自唐·洞庭龍君·宴柳毅詩
- 我有言兮報匪徐,車騎復(fù)往禮如初。 -- 出自唐·裴谞·儲潭廟(大歷三年戊申歲)
- 池既成,載賡八韻,通為十闋,以成初意,且以為同聲唱和張本。 -- 出自元·許有孚·摸魚子 并引 至正戊子秋,吾兄中丞公以賜
- 這番見真真那個,唯分明本有元初。 -- 出自元·王哲·錦堂春·試問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