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11個字的詩句
冠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
- 方今堯舜理四海,巖穴彈冠求自試。 -- 出自宋·王之道·沈楊輔隱軒詩
- 香凝燕寢森蘭玉,會見貂冠總附蟬。 -- 出自宋·張元干·葉少蘊生朝三首
- 越七百歲乃有袖云氏,弱冠學道朝天京。 -- 出自元·楊維楨·醫師行,贈袁煉師
- 老鐵酒酣為椎鼓,壯士沖冠發倒豎。 -- 出自元·楊維楨·趙公子舞劍歌
- 天生此所宜著,素發瘋垂冠。 -- 出自元·姚燧·滿江紅 買田天生門外
- 左持星劍右揮麈,芙蓉之冠簪七寶。 -- 出自明·王叔承·東海游仙歌簡王學士元馭王中丞元美
- 此時觀中楊道人,三四黃冠擁火盆。 -- 出自明·徐渭·谷日大雪口號二首(客南京)
- 咫尺轅門不肯前,怒發沖冠氣填咽。 -- 出自明·楊慎·惡氛行
- 銀河倒瀉君王醉,滟酒峨冠眄西子。 -- 出自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
- 洛陽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參運籌。 -- 出自唐·獨孤及·自東都還濠州,奉酬王八諫議見贈
- 文藻自高鹓掖詔,姓名應冠蕊臺書。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賈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 心嫌碧落更何從,月帔花冠冰雪容。 -- 出自唐·楊憑·贈馬煉師
- 裊須金色,輕危欲壓,綽約冠中央。 -- 出自宋·劉幾·梅花曲
- 禁職榮兼三學士,選朝尊冠六尚書。 -- 出自宋·強至·王尚書生辰
- 云衢掎袂夢空勞,神武掛冠吾已必。 -- 出自宋·陳造·次朱必先與師是唱酬韻
- 青燈微火照寒更,不信儒冠誤此生。 -- 出自宋·李新·夜坐有感并簡與訥教授
- 王郎歸去我留滯,始信儒冠解誤身。 -- 出自宋·洪皓·節至思親不覺淚下因記杜子美詩云無家對寒食
- 泛觀中外儻非人,發上沖冠聊一嗔。 -- 出自宋·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紀德十一首
- 寂然無復一念邪,那有黃冠下鞭鐵。 -- 出自宋·鄧肅·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自敘三首
- 試問清芳誰第一,蠟梅花冠百花香。 -- 出自宋·潘良貴·蠟梅三絕
- 重拈今古看奇特,幸記塵冠久不彈。 -- 出自宋·馮時行·見張魏公二首
- 宦海十年風退鷁,我亦彈冠聽推檄。 -- 出自宋·馮時行·送召客
- 臨安始終三十載,我亦掛冠君歸閩。 -- 出自宋·曹勛·送鄭猷歸福唐
- 小筑云臥天臺山,再掛此冠供汛掃。 -- 出自宋·曹勛·和丹客林公
- 須知憂道不憂貧,莫厭儒冠羨紈袴。 -- 出自宋·胡寅·送黃彥達歸建安
- 昔襦今褲雄藩守,佩玉峨冠近侍臣。 -- 出自宋·仲并·上平江李侍郎生辰
- 夜闌立語意蕭然,似與黃冠有宿緣。 -- 出自宋·關注·洞霄與道士夜話
- 雁行吏退鈴齋靜,想見巍冠獨倚闌。 -- 出自宋·陳知柔·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 黯然離恨滿江干,壁上兩冠元是讖。 -- 出自宋·洪適·浣溪沙
- 便當野服從逋客,未暇巍冠伴沐猴。 -- 出自宋·李流謙·師仁再用韻復作一首
- 朝來示我幽宮刻,再拜整冠輒成誦。 -- 出自宋·李流謙·挽王隱君
- 別來三紀,推排曾戴侍臣冠。 -- 出自宋·陳居仁·水調歌頭·重過釣臺路
- 千載風云佐命期,黑頭先冠鳳凰池。 -- 出自宋·李洪·錢史開府奉祠歸四明
- 三年啄腐共吞腥,乍解南冠覲舜廷。 -- 出自宋·李洪·錢塘遇沈時仲匆匆索別
- 朝菌晦朔雖不知,食之實冠東南味。 -- 出自宋·樓鑰·獨旦蕈次九五從叔韻
- 年老耄及屢求去,倘得掛冠早歸耕。 -- 出自宋·樓鑰·林德久秘寄楚辭故訓傳及葉音草木疏求序于余
- 危機屢見劍頭炊,喜及掛冠神武時。 -- 出自宋·樓鑰·仲觀有詩來謝次韻
- 胡為拘縶不得逞,歸戴南冠效楚囚。 -- 出自宋·楊冠卿·秦侯不調累年識者嘆息茲以規恢秘略親簡上知
- 刑鵝割牲厭口腹,緇衣黃冠誦章句。 -- 出自宋·趙善括·和伍解元喜祈雨有感
- 謬紆州組三宜去,回視儒冠一忍羞。 -- 出自宋·虞儔·書懷
- 誰能放我聽歸去,內朝班冠長天官。 -- 出自宋·趙蕃·感懷
- 魯卿卓卿真愈人,枉道儒冠解誤身。 -- 出自宋·趙蕃·比見愚卿于廬陵出示楊謹仲詩卷中及其弟魯卿
- 鼎來時事方憂國,到底儒冠不誤人。 -- 出自宋·曹彥約·鹿鳴小集奉餞赴省諸公
- 底事□□堪喜處,豐年最,冠江鄉。 -- 出自宋·郭應祥·江城子·開尊擬對菊花黃
- 丈夫志在仁義耳,麟閣貂冠非本心。 -- 出自宋·周文璞·劍客行
- 偉絕藝之天成,隨所施而冠群。 -- 出自宋·岳珂·張長史春草三帖贊
- 他年窮達皆無據,卻笑儒冠誤可傷。 -- 出自宋·王柏·贈吳晠
- 梅花雪片萬里、奚又縶南冠。 -- 出自宋·李曾伯·水調歌頭·君莫厭行役
- 吾曹事,有如此酒,要共彈冠。 -- 出自宋·李曾伯·八聲甘州·領青油車騎出郊坰
- 姑聊爾,招呼楚調,慰藉南冠。 -- 出自宋·李曾伯·八聲甘州·悵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