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共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更擬夜深乘月到,要看香霧共冥蒙。 -- 出自宋·喻良能·游下巖過松峭祠傍偃松又賦長句
- 城南我祖嘉名似,從此心期共不刊。 -- 出自宋·袁甫·題趙氏連理木圖
- 少日峨冠英俊場,課余觴飲共徜徉。 -- 出自宋·袁說友·學宮諸生飲邀予與予野同之二首
- 惆悵故交埋玉處,高名千古共岧峣。 -- 出自宋·袁燮·百步尖
- 投轄不因勤粵主,為憐煙靄共徘徊。 -- 出自宋·袁正規·臨江館
- 學劍年來又不成,羈窮誰與共功名。 -- 出自宋·曾黯·仁上聞角聲有感
- 山礬不用來修敬,只許江梅共一家。 -- 出自宋·曾極·游寒巖
- 吳儂休作筑城舞,胡越年來共一疆。 -- 出自宋·曾由基·元夕同友街游
- 已不消桃李爭春,且向桑榆共夕暉。 -- 出自宋·詹體仁·姑蘇臺同年會次袁說友韻
- 久慚簪笏未歸去,且喜妻孥共此來。 -- 出自宋·張伯玉·舟次子陵釣臺
- 二公高節厭喧卑,同寄蕭宮共展眉。 -- 出自宋·張及·贈黃孫二處士
- 西齋舊種櫻桃樹,今歲還應共汝長。 -- 出自明·張簡·寄阿山
- 天與晴來抵萬金,更逢詩伯共登臨。 -- 出自宋·張景脩·石橋
- 春天夜月一聲蛙,撞破虛空共一家。 -- 出自宋·張九成·頌一首
- 地與樓臺相上下,天隨星斗共沉浮。 -- 出自明·張紳·湖中玩月
- 拾得驪珠不秘藏,來尋識眼共平章。 -- 出自宋·張煒·繳回友人轉示詩卷
- 見說使車臨岱麓,倘能相過共飛觥。 -- 出自宋·張孝純·中運使寄酒清明日到以詩謝之
- 新草路迷誰辨樹,舊磯波暖共尋鷗。 -- 出自明·張掞·次韻高槎軒燕集之作
- 朝云暮雨心去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 出自宋·張玉孃·山之高三章
- 不有少陵詩句在,草堂何處共追尋。 -- 出自宋·張瓚·武侯祠
- 莫言鴻燕多相背,去去來來共一機。 -- 出自宋·張至龍·題隱者壁
- 記得鄱陽張子韻,白云紅日共悠悠。 -- 出自宋·章崇簡·步同鄉張君垓壁韻
- 蕙帳已空三徑在,可憐猿鶴共無憀。 -- 出自宋·章得象·送張無夢歸天臺
- 吟翁終欲招田父,只話桑麻共一杯。 -- 出自宋·趙庚夫·論詩
- 鶴骨雖癯發未斑,秋風鷗鷺共修間。 -- 出自宋·趙汝回·呈水心先生
- 秋晴借得重陽意,領客登高共醉吟。 -- 出自宋·趙善俊·登虎丘寺
- 撥置文書強作閒,佩壺聊得共躋攀。 -- 出自宋·趙彥齡·登般若臺
- 黃花如有故人意,相對籬邊共濁醪。 -- 出自宋·趙友直·長短句四時問四首
- 動於沼上觀鷗侶,靜在松間共鶴棲。 -- 出自宋·趙友直·倦來歸
- 分治優游公事了,溪山佳處共清尊。 -- 出自宋·趙宗吉·題武夷
- 天下紛紛無好著,斜陽下嶺共徘徊。 -- 出自宋·鄭起·爛柯山
- 駒隙光陰歲已殘,門門竹爆共團欒。 -- 出自宋·鄭樵·觀除夕火爆
- 既憐茅屋化飛蓬,又嘆蝦蟆共枕席。 -- 出自宋·鄭樵·秋水歌
- 昏云暗霧饒慵困,疏李殘梅共寂寥。 -- 出自宋·鄭俠·次韻子京早春雨中
- 垣果砌花堪笑語,牖風庭月共希夷。 -- 出自宋·鄭俠·題熙軒
- 大老如游更老鼓,迎來公宇共稱觥。 -- 出自宋·鐘季玉·宴建昌耋老
- 滿目流光君自惜,莫教春色共差池。 -- 出自宋·周文·中春道中送別
- 豈是物華甘寂寞,且須歲晚共扶持。 -- 出自宋·朱復之·王補之梅竹
- 惟有一科邛竹杖,相隨萬里共艱辛。 -- 出自宋·朱繼芳·和顏長官百詠·客路
- 本朝寶筴千千歲,似讀書人共太平。 -- 出自宋·朱繼芳·壽尚書意一先生
- 恰似徐熙新扇面,美人歡笑共題詩。 -- 出自明·朱權·宮詞
- 高閣連城十二欄,西風領客共躋攀。 -- 出自宋·宗必經·滕王閣
- 山中深僻無人到,自有閒云共鶴飛。 -- 出自宋·祖無擇·自詠二首
- 為報二三佳客道,速須蠟屐共登山。 -- 出自宋·祖無擇·招二三僚友游廬阜
- 天上清光應更足,羽衣安得共婆娑。 -- 出自元·陳基·八月十三夜泛姚城江(二首)
- 風前落葉隨車滿,日下浮云共水流。 -- 出自元·張昱·贈沈生還江州
- 野人不作功名念,欲效陶朱共養魚。 -- 出自元·朱希晦·自嘆
- 我亦逃禪云水客,便應蕭散共松扃。 -- 出自元·丁鶴年·題東湖青山寺古鼎銘長老鐘秀閣
- 故人家住南山下,心與白云共瀟灑。 -- 出自元·丁鶴年·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
- 誰能領取坡仙鶴,月下吹簫共往來。 -- 出自元·丁鶴年·樊口隱居(為武昌李均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