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9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閩中馳德政,灨上振儒風。 -- 出自宋·陳淳·挽王郎中五首
- 久客思家華發(fā)滿,小儒憂國赤心存。 -- 出自宋·陳棣·再用前韻三首
- 事姑追孝婦,教子作儒師。 -- 出自宋·陳宓·挽吳太夫人
- 登高摘水花,永懷唐儒宗。 -- 出自宋·陳宓·延平次趙糾曹韻十四首·玉井
- 可喜此邦皆務實,學儒學稼是生涯。 -- 出自宋·陳炎·出鄉(xiāng)
- 祥麟傷史筆,山鳥怪儒衣。 -- 出自宋·程永奇·聞考亭先師之訃時黨禁方嚴
- 緋魚前進士,刀筆老儒生。 -- 出自宋·戴表元·蔣堯仁監(jiān)簿挽詩二處
- 書生不用世,什九隱儒官。 -- 出自宋·戴表元·送陳養(yǎng)晦赴松陽校官
- 誰知階級禮,許為腐儒寬。 -- 出自宋·戴表元·寄謝王侍御
- 文公湯休邑,子去作儒官。 -- 出自宋·戴表元·送羅學正赴歙
- 學農(nóng)無年尤可待,學儒無成祗益餒。 -- 出自宋·戴表元·余既題畬齋有聞紙?zhí)镏f而笑者復作長篇
- 如何趨仕版,猶自著儒衣。 -- 出自宋·戴表元·送鄉(xiāng)同舍黃君賞謁陳提學
- 中庸余舊業(yè),留付后儒耕。 -- 出自宋·戴栩·奚帑院挽詞二首
- 正道以身為屏翰,真儒於此見淵源。 -- 出自宋·杜范·和楊兄兩詩
- 斯文真不幸,海內失儒宗。 -- 出自宋·度正·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齋先生吳公
- 秦接衰周漢接秦,漢儒議論盡真醇。 -- 出自宋·度正·漕司檄勸稼望見資州憶王褒李鼎祚
- 從容趨玉陛,懷哉一儒生。 -- 出自宋·度正·壽章漕
- 紫陽山下住,問字足儒生。 -- 出自宋·方回·七十翁五言十首
- 壯士笑談躋將相,寒儒衰老誤兒孫。 -- 出自宋·方回·二月十六日夜獨酌思歸四首
- 往年辭膝下,侯頖領儒冠。 -- 出自宋·方回·題徐子愚道悅堂二首
- 鐘知浮世事,燈識老儒心。 -- 出自宋·方回·丙戌除夕次韻仁近二首
- 北門學士董此事,一儒迥勝緇輩百。 -- 出自宋·方回·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jīng)
- 霸思齊相競,道感魯儒培。 -- 出自宋·方回·贈送李顯之
- 鄉(xiāng)鄰傳閫范,吊祭盡儒流。 -- 出自宋·方回·仇仁近母邢夫人挽詩
- 時節(jié)不殊榮悴異,腐儒杯酒暫忘憂。 -- 出自宋·方回·是日大雨水漲
- □□古邵州,青燈萃儒帢。 -- 出自宋·方回·送鮑子壽寶慶教授
- 中興今佛法,百倍勝儒紳。 -- 出自宋·方回·次韻前住中竺希鑒上人五言
- 衰門真可嘆,兩世誤儒科。 -- 出自宋·方回·再讀存心書
- 之子博古今,妙年著儒冠。 -- 出自宋·方回·送曹士弘四明丈亭巡檢并呈前尚書翰林學士王
- 暮境豈堪逢歲惡,腐儒可但為身憂。 -- 出自宋·方回·再用雨不憶韻答仁近
- 泮宮天下士,藉甚得儒稱。 -- 出自宋·傅察·廉夫有會當歸去來之句復次韻
- 功成枯戰(zhàn)骨,發(fā)端誤儒衣。 -- 出自宋·顧禧·雜感
- 圣明圖治切,仄席用儒生。 -- 出自宋·郭印·送友人赴省
- 二雛行展翮,休復憤儒衣。 -- 出自宋·郭印·故于泰和挽詞
- 骯臟二址載,老發(fā)羞儒冠。 -- 出自宋·晃沖之·書懷寄李相如
- 括州尊宿后,學業(yè)貫儒緇。 -- 出自宋·江朝卿·喜逢靈江赟禪師
- 分明類禪衲,其奈戴儒冠。 -- 出自宋·蔣廷玉·補衣
- 陽烏畏威逃,江神以儒戲。 -- 出自宋·李覯·寄祖祕丞
- 衣冠從異教,言行似儒家。 -- 出自宋·李覯·送演教大師東游
- 鴒原真孝友,雁塔壓儒先。 -- 出自宋·李商叟·壽傅憲
- 多年林下隱,猶帶舊儒酸。 -- 出自宋·林尚仁·贈褚雪巘
- 焉知后學者,盡喚作儒先。 -- 出自宋·林同·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鄭康成
- 下學工夫遲十載,小儒終是霧中行。 -- 出自宋·陸文圭·辛卯入杭呈王察判
- 人才盛吳會,講貫多儒流。 -- 出自宋·陸文圭·留別義塾諸公
- 百年守經(jīng)學,一邑號儒宗。 -- 出自宋·陸文圭·挽孔東罔
- 平生守師說,晚歲萃儒榮。 -- 出自宋·牟巘五·挽陳本齋尚書
- 造化由來窮我輩,俗儒安得與斯文。 -- 出自宋·丘葵·呈劉秋圃
- 乾坤已易主,禮樂尚儒宮。 -- 出自宋·丘葵·送陳判之邑庠
- 滿架高峰隱史書,英儒冠蓋會仙居。 -- 出自宋·師禎·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胡為知此不自煉,先儒嘗戒偷生安。 -- 出自宋·史堯弼·留題丹經(jīng)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