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9個(gè)字的詩句
儒在第九個(gè)字的詩句
- 背城贏一戰(zhàn),璧水是儒林。 -- 出自宋·李昴英·送葉耆卿試太學(xué)
- 穆穆皇皇九五居,舍儒為政豈良圖。 -- 出自宋·衛(wèi)宗武·閱道書
- 只愁山水怪,嫌我著儒冠。 -- 出自宋·利登·仙塘茅舍
- 道學(xué)相承祖子孫,諸儒誰得似淵源。 -- 出自宋·吳勢(shì)卿·挽蔡久軒
- 舊嘗司國子,今又作儒官。 -- 出自宋·王義山·和王槐城城寄詩韻
- 青衫笑官冷,白屋帶儒酸,癡性生業(yè)澹,中年貧最安。 -- 出自宋·胡仲弓·身事
- 頗知文風(fēng)盛,十室九儒士。 -- 出自宋·仇遠(yuǎn)·送虞師憲赴延平書院山長
- 政教豈殊途,飾吏貴儒術(shù)。 -- 出自宋·熊禾·興程縣尹
- 紫陽有學(xué)子,綽綽醇儒姿。 -- 出自宋·熊禾·送胡雙湖歸新安
- 折腰徒自苦,吾亦悔儒冠。 -- 出自宋·王炎·再如蒲圻二首
- 金門待詔何逍遙,名儒早問張子僑。 -- 出自唐·李德裕·雨中自秘書省訪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
- 修心將佛并,吐論與儒通。 -- 出自唐·劉得仁·和范校書贈(zèng)造微上人
- 清時(shí)為塞郡,自古有儒流。 -- 出自唐·張蠙·送成州牧
- 須知煙閣上,一半老儒真。 -- 出自唐·黃損·讀史
- 論兵屬少年,經(jīng)國須儒術(shù)。 -- 出自唐·徐鉉·酬郭先輩
- 何事商於淚如雨,小儒偏受陸家恩。 -- 出自唐·蔣吉·次商於感舊寄盧中丞
- 遠(yuǎn)公逢道安,一朝棄儒服。 -- 出自唐·靈一·遠(yuǎn)公
- 徒見駟馬車,未若一儒服。 -- 出自元·謝應(yīng)芳·祭顧仲瑛詩
- 此身知已誤,依舊著儒冠。 -- 出自元·謝應(yīng)芳·吳下詠懷(八首)
- 本是宣光中興日,腐儒長夜泣遺編。 -- 出自元·王逢·秋感(六首)
- 平生江海意,潦倒愧儒冠。 -- 出自元·李晏·通州道中
- 釋演空寂,道談清靜,儒宗百行周全。 -- 出自元·王丹桂·滿庭芳 詠三教
- 元來是、深衣儒者,將儒飾吏。 -- 出自元·陳櫟·滿江紅 代送朱姓吏滿歸
- 道曰五行,釋曰五服,儒曰五常。 -- 出自元·李道純·沁園春·道曰五行
- 群盜相乘詩可討,賤儒自喜謗非輕。 -- 出自近代·陳三立·次韻答伯夔送太夷北行
- 周邦多士貴,魯國一儒真。 -- 出自明·張以寧·送館主朝憲使之淮西四十韻
- 腐儒學(xué)經(jīng)經(jīng)不明,腐儒欲耕無地耕。 -- 出自明·袁凱·大醉后率爾(三首)〗
- 日者紛紛叔五星,諸儒言命亦相承。 -- 出自宋·陳藻·賀濟(jì)直之值改官
- 柳州碑曹溪,言釋還儒淳。 -- 出自宋·釋智圓·述韓柳詩
- 吏部讀墨子,謂墨與儒鄰。 -- 出自宋·釋智圓·述韓柳詩
- 清時(shí)貪賤誠堪恥,侏儒太飽朔方饑。 -- 出自宋·釋智圓·送進(jìn)士萬知古
- 欲把遺編論興廢,諸儒爭(zhēng)奈喜嘲雄。 -- 出自宋·宋庠·乾興詔罷自詠
- 綈囊齋睿什,鈿軸照儒篇。 -- 出自宋·宋庠·庚午春觀新進(jìn)士錫宴瓊林苑因書所見
- 少正將身膏斧刃,侏儒流血汙車輪。 -- 出自宋·石介·攝相
- 誰知弓劍里,曾帶腐儒酸。 -- 出自宋·項(xiàng)安世·送襄陽成統(tǒng)制移建康
- 一字夢(mèng)靈通洛學(xué),諸儒文弊隔賢關(guān)。 -- 出自宋·張嵲·高司業(yè)二首
- 膝下千載人,富貴等儒素。 -- 出自宋·釋道璨·和雨崖吳提弄奉母夫人雨中登魯公亭
- 彫蟲妙經(jīng)術(shù),倚市多儒冠。 -- 出自宋·陳傅良·送趙叔靜教授閩中四首
- 若逢人話子陳子,侏儒一節(jié)今如此。 -- 出自宋·陳傅良·翁誠之尉慈溪再擬祖送不及
- 短羽真成入彀游,小儒蹤跡欲誰求。 -- 出自宋·敖陶孫·送王楚材往湖州聽讀
- 嘗聞事將壇,何得復(fù)儒冠。 -- 出自宋·趙師秀·送黃叔向謁楊伯子
- 生來還姓孔,何不戴儒冠。 -- 出自宋·趙師秀·贈(zèng)孔道士
- 淡飯清花處處巡,學(xué)儒容易識(shí)真難。 -- 出自宋·劉黻·偶得
- 矯矯榆溆君,白首尚儒服。 -- 出自宋·林景熙·哭薛榆溆同舍
- 俗吏惟知騁刀筆,腐儒亦或拘訓(xùn)詁。 -- 出自宋·林景熙·餞盛影則教授
- 時(shí)危從道喪,不敢棄儒冠。 -- 出自宋·艾性夫·雪盡
- 許他真佛子,不肯戴儒冠。 -- 出自·馬一浮·晚鐘
- 王母云軿下漢畿,侏儒常飽朔常饑。 -- 出自·馬一浮·翠鳥
- 客從贛上來,肯可必儒雅。 -- 出自宋·陳舜俞·寄虔州東禪惠長老
- 先生今來骨為土,名儒大義非前日。 -- 出自宋·陳舜俞·贈(zèng)湖州使君李公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