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9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肉眼不識天上書,小儒安敢窺奧秘。 -- 出自唐·盧仝·贈金鵝山人沈師魯
- 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 -- 出自唐·孟云卿·新安江上寄處士
- 云居避世客,發白習儒經。 -- 出自唐·楊衡·經趙處士居
- 供職盡居清顯地,崇儒同感圣明君。 -- 出自宋·蘇易簡·禁林讌會之什
- 飄飖走邊城,新禁察儒服。 -- 出自宋·強至·送章傳道東歸三十八韻
- 平生潛圣閫,壯歲尚儒冠。 -- 出自宋·強至·某近與和叔游景愛之不足因吟短篇以贈
- 受藏輝蔀屋,榮遇極儒紳。 -- 出自宋·范祖禹·謝賜御書詩五言十韻
- 養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月王侯鼻。 -- 出自宋·吳則禮·阿坰以歙缽供太希先偶成
- 堂笑伊優登,米笑侏儒索。 -- 出自宋·陳造·次韻徐秀才十首
- 君生英衛家,造詣超儒先。 -- 出自宋·陳造·次韻解樞干二首
- 政使高紙價,敢蘄世儒傳。 -- 出自宋·陳造·次韻解樞干二首
- 欲紀哀榮付豐石,諸儒當有筆如椽。 -- 出自宋·陳造·太碩人臧氏挽章二首
- 才地校優劣,不在阿儒下。 -- 出自宋·陳造·寄二孫·扆
- 混俗類疎放,秉心乃儒雅。 -- 出自宋·陳造·寄二孫·扆
- 詩成莫浪出,或取世儒輕。 -- 出自宋·陳造·再次韻十首
- 詩書工發家,孰起世儒病。 -- 出自宋·陳造·贈錢郎中
- 胸中有武庫,矧與豎儒同。 -- 出自宋·李廌·杜元凱廟
- 念母年高班張老,為儒學淺愧蕭師。 -- 出自宋·洪皓·老母亦以是月生行年七十有三矣有感而作
- 諫父休兵已可嘉,延儒教子尤堪羨。 -- 出自宋·洪皓·小王仲冬望置酒學士賦詩次韻
- 文章誰謂不得力,陋儒豈是冠相誤。 -- 出自宋·鄭剛中·自訟
- 五十四年而已矣,小儒如此豈非多。 -- 出自宋·胡寅·病中有感
- 少小初無殊,長乃分儒釋。 -- 出自宋·吳芾·機簡堂自隱靜歸為萬年主人訪余林下相與道舊
- 身雖淹武弁,志不負儒冠。 -- 出自宋·吳芾·挽陳兗仲
- 彈指超然一念初,從儒從佛兩遽廬。 -- 出自宋·李流謙·吊無為照老三首
- 七閩新使節,三署舊儒臣。 -- 出自宋·樓鑰·樊運使挽詞
- 傳家衣缽在,袞袞并儒科。 -- 出自宋·樓鑰·何司業挽詞
- 反身求大學,決意取儒科。 -- 出自宋·樓鑰·姜鐘離挽詞
- 教子延名師,列碑多儒宗。 -- 出自宋·樓鑰·送姜子謙丞於潛
- 文章肇權直,淮海出儒英。 -- 出自宋·方有開·挽崔舍人
- 而公獨古意,首欲尊儒冠。 -- 出自宋·廖行之·壽湖南宗憲五首
- 茶鹽資國何必古,俗儒狥民不知務。 -- 出自宋·趙善括·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
- 耕父荷鋤歌召杜,腐儒秉筆愧鄒杖。 -- 出自宋·虞儔·喜雨呈太守
- 高士不妨為主簿,先儒蓋亦嘗司農。 -- 出自宋·蔡戡·送莫子漳還朝
- 王徐兩玉人,結發棲儒冠。 -- 出自宋·趙蕃·秋夜懷彥博審知
- 朝廷重縣令,不減用儒盛。 -- 出自宋·趙蕃·送莫萬安
- 萍鄉孫明府,抱負惟儒術。 -- 出自宋·趙蕃·贈孫從之
- 長句能同李白好,為儒未許賈山醇。 -- 出自宋·趙蕃·用老謝丈立春韻贈周文顯蕃與文顯以癸巳歲是
- 行當秦苦疏,朗壓諸儒冠。 -- 出自宋·葉適·讀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試
- 河汾談圣制,鄒魯振儒風。 -- 出自宋·葉適·哭鄭丈四首
- 頗聞蘭玉秀,天不誤儒身。 -- 出自宋·曹彥約·潘景泰知縣挽章
- 后來方屹立,天不誤儒冠。 -- 出自宋·曹彥約·彭師泰挽章
- 菊觴奉親壽,柳色上儒衣。 -- 出自宋·薛師石·喜葉謙夫歸
- 陰陽翕辟本無閒,俗儒但作死生觀。 -- 出自宋·魏了翁·張永平鎋作亭于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
- 雞峰有名家,奕葉彯儒纓。 -- 出自宋·真德秀·題全氏三桂堂
- 志士傷心髀肉生,寒儒努力在青春,課書恨人囊螢聚,覽鏡驚呼鬢雪新。 -- 出自宋·程公許·覽鏡鬢間兩三點雪
- 續六藝之絕業,環諸儒而講明。 -- 出自宋·岳珂·寧宗皇帝詩卷耳篇御書贊
- 寄語山靈好呵護,書儒從此得知音。 -- 出自宋·留元崇·天漢橋
- 欽聞先君子,清折守儒素。 -- 出自宋·趙孟堅·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食罷拱手謝蒼天,小儒不學食露盤,無補多慾妄求仙。 -- 出自宋·趙孟堅·食雪
- 孝感兮冰魚,鹿苑兮儒書。 -- 出自宋·馬光祖·迎享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