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8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八個字的詩句
- 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 -- 出自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
- 君詩好處,似鄒魯儒家,還有奇節。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君詩好處
-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 出自宋·辛棄疾·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 戚里夸為賢駙馬,儒家認作好詩人。 -- 出自唐·白居易·送兗州崔大夫駙馬赴鎮
- 兜鍪竟何成,豈獨儒冠誤? -- 出自宋·陸游·秋夜感舊十二韻
- 故老青葭岸,先知儒子賢。 -- 出自唐·溫庭筠·送淮陰孫令之官
- 戎服上趨承北極,儒冠列侍映東曹。 -- 出自唐·韓愈·奉和庫部盧四兄曹長元日朝回
- 汝與山東李白好,儒術於我何有哉? -- 出自宋·楊萬里·類試所戲,集杜句跋杜詩,呈監試謝昌國察院
- 如將圣作狂,似以儒為戲。 -- 出自宋·范成大·種竹嘆。向在成都,種竹滿西園,偶苦寒疾朅
- 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 出自唐·王建·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華、若昭、若倫、若
- 坐使吏相勉,居為儒所尊。 -- 出自唐·盧綸·東潭宴餞河南趙少府
- 舊國仍連五將營,儒衣何處謁公卿。 -- 出自唐·盧綸·送李緗
- 銘功甚俊偉,乃見儒生懦。 -- 出自宋·黃庭堅·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
- 道人嘗恨未灰心,儒士苦愛讀書眼。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元實病目
- 俄然脫穢垢,冠蓋儒衣冠。 -- 出自元·王冕·獼猴
- 盡付將軍制,真為儒者榮。 -- 出自宋·司馬光·宣徽使河東經略使鄭文肅公挽歌二首
- 訟庭虛靜官曹樂,儒服寬長邑里賢。 -- 出自宋·司馬光·奉和始平公憶東平
- 百里馭迎新令賢,儒經吏術盡家傳。 -- 出自宋·司馬光·送五太祝知伊闕
- 帝乃命舟楫,掇芳儒素中。 -- 出自唐·陳陶·涂山懷古
- 寧知肉食尊,自覺儒衣貴。 -- 出自唐·權德輿·郊居歲暮因書所懷
- 為婦若此能,乃是儒家子。 -- 出自宋·梅堯臣·送薛氏婦歸絳州
- 如何壯夫事,今作儒者歡。 -- 出自宋·王禹偁·射弩
- 呻吟裘氏地,皆是儒與緩。 -- 出自宋·朱翌·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 向纛牙交處,還得儒珍舊價。 -- 出自宋·陳著·寶鼎現·望京門外
- 教鐸重新雷霆鳴,儒流勇赴江河決。 -- 出自宋·陳著·寄臺教王吉甫
- 簿領為職關系重,儒術飾吏經綸密。 -- 出自宋·陳著·關邑簿李大用任滿
- 姑以術資行,或者儒得力。 -- 出自宋·陳著·張時齋書生也坐窮以星學資身贈其遠行
- 每辨驥垂耳,力排儒發冢。 -- 出自宋·宋祁·抒懷上孫侍講學士
- 繼圣文明舉舊章,儒宮傳蹕駐膠庠。 -- 出自宋·張耒·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學
- 幾年林下遠埃塵,儒雅風流誰與鄰。 -- 出自宋·張耒·挽李少卿
- 寒陌陰風萬古悲,儒冠相枕死秦時。 -- 出自唐·許渾·旌儒廟
- 巧為柔媚學優孟,儒衣嬉戲冠沐猿。 -- 出自唐·李益·漢宮少年行
- 壯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莧腸。 -- 出自宋·陳與義·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園
- 有時扼腕生憂端,儒書讀盡猶饑寒。 -- 出自宋·寇準·感興
- 但收攬人才多用儒。 -- 出自宋·劉過·沁園春·玉帶金魚
- 宮樹煙開敞禁扉,儒冠羅立望天威。 -- 出自宋·韓維·又和館西迎駕
- 仲扶岷峨秀,弱歲儒其冠。 -- 出自宋·韓維·送趙員外之官憲州
- 兵機將略總如神,儒術仍參席上珍。 -- 出自宋·蘇泂·金陵雜興二百首
- 道家者流李老君,儒家者流孔夫子,等一浮名世間耳。 -- 出自宋·方岳·月下大醉星侄作墨索書迅筆題為醉矣行
- 令我書傳香,一洗儒生酸。 -- 出自宋·方岳·中秋雨
- 將軍俯招引,遣脫儒衣裳。 -- 出自唐·姚合·從軍行
- 嗚呼濟艱乏才兮,儒冠容容。 -- 出自清·梁啟超·去國行
- 祭器無周應獨抱,儒冠有越莫空資。 -- 出自宋·陳普·行藏
- 孰敢爭之,維時醇儒。 -- 出自隋·佚名·御史中丞秦公
- 靈壽不扶漢庭上,儒衣空立魯門東。 -- 出自宋·劉克莊·題張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 古調不同俗調,后儒多異先儒。 -- 出自宋·劉克莊·縱筆六言七首
- 佛云泡影應如是,儒說心思既竭焉。 -- 出自宋·劉克莊·次徐戶都韻
- 官冷君行勿鄙夷,儒風未有盛斯時。 -- 出自宋·劉克莊·送龍巖林主學
- 佛為摩頂雖真覺,儒勸加巾亦格言。 -- 出自宋·劉克莊·題晤上人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