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6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淵然而深,飽儒術也。 -- 出自宋·黃庭堅·寶梵大師真贊
- 郁郁多大姓,儒冠頗詩書。 -- 出自宋·黃庭堅·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 漁籌已合光儒夢,堯印何妨且治兵。 -- 出自唐·羅隱·鄭州獻盧舍人(時本官王令公收復兩京后)
- 俊科蚤與寒儒競,禁従終償白發年。 -- 出自宋·蘇轍·王子難龍圖挽詞
- 秋扇交情薄,儒衣行路難。 -- 出自宋·戴復古·贈張季冶
- 云壽處士老儒林,書法精明古學深。 -- 出自元·王冕·挽吳孟思
- 云濤處士老儒林,書法精明古學深。 -- 出自元·王冕·挽吳孟思
- 衣冠濟濟歸儒學,俎豆詵詵得古風。 -- 出自宋·曾鞏·和孔教授
- 江南不有名儒相,齒冷中原笑未休。 -- 出自唐·司空圖·南北史感遇十首
- 造次循繩墨,儒行無少愆。 -- 出自宋·司馬光·子厚先生哀辭
- 釋氏慧之源,儒者誠之骨。 -- 出自宋·白玉蟾·定齋為楊和甫賦
- 儒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 出自唐·杜荀鶴·將歸山逢友人
- 詩成三百篇,儒有一畝宮。 -- 出自唐·權德輿·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
- 匏居容宴豆,儒室貴環堵。 -- 出自唐·權德輿·八音詩
- 彩衣行不廢,儒服代相傳。 -- 出自唐·權德輿·送韓孝廉侍從赴舉
- 理析寰中妙,儒為席上珍。 -- 出自唐·權德輿·哭劉四尚書
- 釋宗稱定慧,儒師著誠明。 -- 出自唐·權德輿·與道者同守庚申
- 道源疏滴瀝,儒肆售精誠。 -- 出自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 戰壘競高深,儒衣謾褒博。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韻
- 壯圖須行行,儒服謾襜襜。 -- 出自唐·陸龜蒙·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
- 明代資多士,儒林得異才。 -- 出自唐·王灣·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
- 侯門三事后,儒服一書生。 -- 出自唐·錢起·送李兵曹赴河中
- 欲見寧親孝,儒衣稚子斑。 -- 出自唐·錢起·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
- 邊事多勞役,儒衣逐鼓鼙。 -- 出自唐·錢起·送張管書記(一作送張管記從軍)
-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 -- 出自唐·司空曙·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 望苑遷詞客,儒林拜丈人。 -- 出自唐·李端·喜皇甫郎中拜諭德兼集賢學士
- 聞有華陽客,儒裳謁紫微。 -- 出自唐·李端·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
- 道帝玄元祖,儒封孔子王。 -- 出自唐·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
- 士因為政樂,儒為說詩降。 -- 出自唐·張祜·投常州從兄中丞
- 三俊才名,三儒文學,更有三君清節。 -- 出自宋·無名氏·喜遷鶯·古今三絕
- 崇讓肄、博考儒經。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善經有意尊儒甚,推澤方知待士高。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十
- 三冬足用侏儒飽,千里從看跛鱉行。 -- 出自宋·梅堯臣·和王景彝寄呂縉叔
- 文學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 出自宋·梅堯臣·趙秘校見訪
- 謫居始信為儒苦,生計兼無一畝宮。 -- 出自宋·王禹偁·新秋即事
- 仲尼俎豆真儒者,郤縠詩書屬將家。 -- 出自宋·王禹偁·送南陽李太傅
- 賦格欺鸚鵡,儒冠薄駿鸃。 -- 出自宋·王禹偁·謫居感事
- 仲尼未免遭儒戲,楊子何煩解客嘲。 -- 出自宋·王禹偁·送鄭南進士歸洪州
- 棄經而任傳,儒者固不遵。 -- 出自宋·邵雍·和陜令張師柔石柱村詩
- 荀楊若守吾儒分,免被韓文議小疵。 -- 出自宋·邵雍·和王安之少卿韻
- 瑯邪太守魯儒英,典校還高劉更生。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四叔父寄賀二叔父少監入館并見寄詩
- 漕府君黃綬,儒宮我絳幨。 -- 出自宋·晁補之·和關彥遠雪
- 湖州太守諸儒長,可獨進賢無上賞。 -- 出自宋·晁補之·用寄成季韻呈魯直
- 妙年文墨秀儒林,老眼今晨得再明。 -- 出自宋·陳師道·贈魏衍三首
- 三千奏牘諸儒上,四百庵寮一歲中。 -- 出自宋·陳師道·送劉主簿
- 成家舊學諸儒問,脫手新詩眾口傳。 -- 出自宋·陳師道·寄提刑李學士
- 世遠太和散,儒門有若人。 -- 出自宋·陳著·挽黃祖勉三首
- 詩書非事口儒學,韋布不知身相門。 -- 出自宋·陳著·寄史景正教授
- 吾宗昔昌繁,儒冠森巍巍。 -- 出自宋·陳著·送道士十二侄歸金觀
- 花封肇魚符,儒庠視泮林。 -- 出自宋·陳著·新揭州學扁鄉人求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