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5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乾淳有大儒,奏請非不力。 -- 出自宋·熊禾·上嚴廉訪十首
- 飾政必以儒,公余只吟詩。 -- 出自宋·熊禾·贈王典史五首
- 長歌為作儒醫行,德君之深望君切。 -- 出自宋·熊禾·贈醫士詹翠峰
- 掌心托個儒人苗。 -- 出自宋·劉澗谷·西江月·淑質生當良月
- 希夷本是儒先祖。 -- 出自宋·甄良友·菩薩蠻·希夷本是儒先祖
- 曾窮晉漢儒林傳,龍虎雖多未足夸。 -- 出自唐·章孝標·贈劉寬夫昆季
- 戰艦卻容儒客臥,公廳唯伴野僧齋。 -- 出自唐·張蠙·贈水軍都將
- 不為已為儒弟子,好依門下學韜鈐。 -- 出自唐·殷文圭·贈戰將
- 帝人莫笑儒酸。 -- 出自元·謝應芳·沁園春 壬寅歲旦,枕上述懷
- 傍人莫笑儒酸□,親曾接、*鷺班行。 -- 出自元·凌云翰·風入松 壽郭仲和
- 世運難前,儒冠何賴。 -- 出自元·王惲·感皇恩 乙酉歲八月九日晚,極雨開霽,碧空
- 定策兩朝儒者效。 -- 出自元·蒲道源·清平樂 壽李平章
- 家□本吾儒,六韜能曉。 -- 出自元·蒲道源·感皇恩 次子驤節使示趙內翰韻 強村叢書用善
- 道曰金丹,儒曰太極,釋曰玄珠。 -- 出自元·王*·沁園春 三教一理
- 揚芬采曲儒,薄俗寧獲此。 -- 出自近代·陳三立·書無錫高老愚翁家傳后
- 踵觀盛師儒,證辨析絲縷。 -- 出自近代·陳三立·為劉健之題所藏蜀石圖
- 先生墨者儒,道術在于是。 -- 出自近代·陳三立·壽林畏廬同年七十
- 身是江南儒家子,十五學經二十史。 -- 出自明·袁凱·大醉后率爾(三首)〗
- 陸生雖豎儒,進退頗從容。 -- 出自明·袁凱·古意(二十首)
- 弘羊半自儒生出,餒虎空傳稅使還。 -- 出自明·鐘惺·江行俳體十二首
- 傖蠻世革儒風起,西塘生在網山前。 -- 出自宋·陳藻·悼網山
- 來者知尊儒,孰不由茲焉。 -- 出自宋·釋智圓·讀韓文詩
- 如何君子儒,三十歸重泉。 -- 出自宋·釋智圓·哭葉授
- 英游但喜儒紳集,涸使偏驚吏腕催。 -- 出自宋·宋庠·次韻答襄陽龍圖燕給事慶仆序直禁林
- 此生竟被儒冠誤,他日終圖后世名。 -- 出自宋·張嵲·新春偶書寄致宏
- 兒曹未信儒冠誤,猶事青燈廢耒鋤。 -- 出自宋·吳錫疇·山中雜言
- 倍增晁董儒科重,可與夷齊史傳同。 -- 出自宋·彭秋宇·讀吟嘯集
- 肉食那知儒素風,似君臭味將無同。 -- 出自宋·方鳳·翠微樓對竹會飲
- 魯國多譏儒及戲,秦人惟以吏為師。 -- 出自·馬一浮·雜感
- 安佚竟非儒者事,虺隕我馬亦須鞭。 -- 出自宋·孔武仲·發潯陽
- 遂令后世儒,拳拳仰高躅。 -- 出自宋·陳宓·和樞上人評詩
- 維南有真儒,奮起光前后。 -- 出自宋·度正·奉別唐寺丞丈一首
- 寄言發冢儒,厥報捷響影。 -- 出自宋·方回·雜興十二首
- 青春日月儒冠誤,拂袖沙河塵土路。 -- 出自宋·方回·題金君重像雜言
- 大學久無儒,此亦見大意。 -- 出自宋·方回·題柯德陽埽塵齋
- 羽衣似與儒釋異,所不異者胸中心。 -- 出自宋·方回·送術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
- 謀師得真儒,不煩一戟頓。 -- 出自宋·傅察·送承祖赴定州幕府
- 古今幾大儒,亦復鼓應桴。 -- 出自宋·高斯得·學詩
- 皇皇魯真儒,終以不合去。 -- 出自宋·郭印·橫翠堂成與諸公落之蒙貺佳篇不敢當也謾作數
- 優為君子儒,彬彬見文質。 -- 出自宋·李處權·哭駕部舅
- 夫子真癯儒,好上班麟駕。 -- 出自宋·李庚·題尤使君郡圃十二詩·玉霄亭
- 溫恭君子儒,豈弟民父母。 -- 出自宋·李庚·題尤使君郡圃十二詩·君子堂
- 俗人誰會儒生意,是處醉吟還日西。 -- 出自宋·李覯·偶題饒秀才豀光亭
- 鄭氏雖世儒,蠻禍竟莫戡。 -- 出自宋·李薰·二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韻得三字佛龕多題名韋獨
- 清詞古學儒生業,圓笠方袍釋子身。 -- 出自宋·呂端·送英公大師歸終南
- 玉堂視草儒林翁,暫憑熊軾來江東。 -- 出自宋·毛漸·此君亭歌
- 久參機政儒臣貴,未到公臺物論違。 -- 出自宋·史彌寧·參政宣獻樓公挽歌辭
- 七出八沒,儒雅風流。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一棚俊鶻,儒雅風流。 -- 出自宋·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 祖龍坑儒儒不死,溺冠復生赤龍子。 -- 出自宋·釋善珍·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