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4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六老臞儒十二僧,柴桑醉士肯為朋。 -- 出自宋·方回·題廬山白蓮社十八賢圖
- 未甘脫儒冠,蕭寺求掛搭。 -- 出自宋·方回·讀孟君復贈岳仲遠詩勉賦呈二公子
- 延禮老儒令子拜,束鈐蠻卒到村稀。 -- 出自宋·方回·送歙尉牛寶臣
- 不是陋儒太孤絕,自看梅后覺無花。 -- 出自宋·方蒙仲·和劉后村梅花百詠
- 頭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 -- 出自宋·葛紹體·袁從道山廬三首
- 大開庠儒務誨導,秀民從慕紛來趨。 -- 出自宋·何郯·益州州學對訓堂
- 寂寞窮儒應易足,床頭鼻息便雷鳴。 -- 出自宋·黃榦·謝潘謙之二首
- 儒衣而儒冠,滿口談詩書。 -- 出自宋·黃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
- 早歲為儒讀國風,夫人高節有誰同。 -- 出自宋·黃榦·代良夫人二首
- 學古成儒癖,敦風蕩俗訛。 -- 出自宋·黃晞·寄李先生
- 但恐老儒無骨相,不堪劍履畫南宮。 -- 出自宋·晃沖之·春晚圃田道中三首
- 寧惟集儒業,兼恐混神仟。 -- 出自宋·賈黃中·題華林書院
- 公恢吾儒獨振起,力引巨海吞百川。 -- 出自宋·金君卿·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 公嗟吾儒實已落,勉勉欲以經義傳。 -- 出自宋·金君卿·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 誰念真儒跡,何當議寵章。 -- 出自宋·孔舜亮·手植檜
- 漢室尊儒未得真,只求學藝不知人。 -- 出自宋·李覯·張禹
- 好是魯儒爭就學,不辭千里過江淮。 -- 出自宋·李至·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知有英儒伯始孫,聚書講學賁邱園。 -- 出自宋·梁周翰·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 率土被儒風,九夷信何陋。 -- 出自宋·劉仲堪·宣圣廟
- 被服安儒素,行藏任性真。 -- 出自宋·陸文圭·挽何漢卿
- 朝廷用儒術,兵甲洗妖氛。 -- 出自宋·呂祖異·重游洞庭
- 今代論儒學,如君德最優。 -- 出自宋·莫濟·挽薛常州艮齋先生
- 汝翁秀儒林,殖學媲前修。 -- 出自宋·錢仲鼎·題靜春堂集
- 南國冠儒林,年高便息心。 -- 出自宋·任推官·句
- 祖龍坑儒儒不死,溺冠復生赤龍子。 -- 出自宋·釋善珍·又題
- 秀穎出儒林,吾甥所得深。 -- 出自宋·釋文珦·哭何甥
- 不計為儒誤,唯言得句難。 -- 出自宋·釋文珦·送楊菊屋
- 愛惜耆儒如此樹,二天雨露好培栽。 -- 出自宋·舒岳祥·和俟其按察詠縣學古梅
- 是以二儒,確乎其居。 -- 出自宋·舒岳祥·魯二儒
- 嗚呼老儒臨風三嘆息,為國何如惜民力。 -- 出自宋·舒岳祥·出入二嶺行
- 猶記小儒曾共勘,絕憐后藁未全窺。 -- 出自宋·舒岳祥·夜讀達善燒痕漫抄次來韻奉謝
- 為君子儒,作魏侯師。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以侑于儒,傳芳逾茂。 -- 出自宋·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 公孫宿儒譽,垂老上金門。 -- 出自宋·蘇頌·尚書左丞贈開府儀同三司鄧公挽辭三首
- 仁圣隆儒有漢風,平津經術位三公。 -- 出自宋·蘇頌·司徒侍中賈魏公挽辭二首
- 敦說耽儒術,沖和味道真。 -- 出自宋·蘇頌·贈太師中書令王公挽辭二首
- 一畝真儒有,三年近道邊。 -- 出自宋·蘇頌·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
- 白首師儒學愈專,未應褐博纓鮮。 -- 出自宋·蘇頌·送張中正先生歸廬陵
- 圣主恢儒率舊章,首冬鳴蹕下膠庠。 -- 出自宋·蘇頌·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太學
- 君相寵儒林,念久貸諐眚。 -- 出自宋·蘇頌·刁景純學士寄示嘉篇述前后過潁游覽之樂不鄙
- 自古迂儒無益算,蓋世奇才實天授。 -- 出自宋·蘇籀·國士一首
- 休休墨儒行,汲汲宰官身。 -- 出自宋·蘇籀·甲子歲七夕與伯業伯衍游龍井聰老出示次韻邊
- 世久欺儒素,人當問品流。 -- 出自宋·孫應時·萬景樓三首用韻
- 甘此腐儒餐,庶幾不為崇。 -- 出自宋·滕岑父·和岑子上鄭廣文詩
- 雅俗舊儒文,民牒少訟爭。 -- 出自宋·田況·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冬至進天慶觀會太慈寺
- 小試大儒效,泰山一毫釐。 -- 出自宋·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軒自江東提刑歸抵
- 自愧腐儒寧有用,卻憐志士竟無成。 -- 出自宋·王遂·送黃叔向歸永嘉
- 了了臞儒說舊章,三鐘初試楚金良。 -- 出自宋·王洋·和朱秘校惠詩二首
- 令君實儒素,不肯尊錢兄。 -- 出自宋·王洋·弦歌堂
- 袞袞窺儒海,汪汪見量陂,風流饒灑落,矩度盡逶迤。 -- 出自宋·王洋·代徐思遠謝張季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