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3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方喜儒宗用,無何學禁嚴。 -- 出自宋·王邁·讀慶元黨人家乘蜀
- 我被儒官誤,如今又教渠。 -- 出自宋·王邁·聽兒德胙讀書呈邱景實知一教授
- 芹香儒館忻獻歌,愿乞馀圭及雞犬。 -- 出自宋·趙福元·壽徐尉
- 政恐儒冠或誤身,尚友虛無老莊列。 -- 出自宋·張榘·為茅峰崇禧主人景架巖贊王肖巖所寫喜容
- 今世儒宗一泰山,暫乘紫氣下函關。 -- 出自宋·李曾伯·壽遂寧李漕
- 懿范儒家出,靈臺拂地平。 -- 出自宋·李曾伯·挽吳門昌母夫人二首
- 殷勤儒帥餞圖南,文物彬彬歲比三。 -- 出自宋·李曾伯·和別制垣金陵勸駕韻
- 天將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處羈客。 -- 出自宋·李曾伯·過涪州懷伊川涪翁兩先生
- 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 -- 出自宋·李曾伯·挽吳鶴林尚書三首
- 濂洛儒先,知德之奧。 -- 出自宋·趙汝騰·示趙與檳弘毅章
- 承祭儒紳,孰取不敬。 -- 出自宋·趙汝騰·乙卯仲春丁奠畢作王頌一首呈承祭之王頌曰
- 定將儒術飾,肯以惠文夸。 -- 出自宋·趙汝騰·送伯和侄歸里之戍
- 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題道號混樵漁。 -- 出自宋·李昴英·聞祶閣職免機關報任之報二首
- 本是儒流學釋流,枝藤所寓所清幽。 -- 出自宋·萬俟紹之·送觀書記住山
- 晚覺儒冠誤,力耕已不任。 -- 出自宋·利登·臨川道士
- 要向儒科著聲聞,先從講學下工夫。 -- 出自宋·家鉉翁·題李氏敬聚堂
- 可是儒氈冷,堪陪玉筍班。 -- 出自宋·胡仲弓·戊午天基圣節口號
- 貧是儒家事,生平畏四知。 -- 出自宋·仇遠·次西和韻
- 昭代儒老成,碩望孚眾觀。 -- 出自宋·熊禾·古風壽九十
- 滿架儒先書,學成欲何濟。 -- 出自宋·熊禾·玉融陳心我諸友蕭寺讀書
- 千里儒流,稱觴此際,梅花三度。 -- 出自宋·彭正大·瑣寒窗·千里儒流
- 發藻儒林,當年榮耀,四海聲名白。 -- 出自宋·芮燁·念奴嬌·化工著意
- 雍容儒雅,早合登高位。 -- 出自宋·傅自得·驀山溪·洪鈞轉處
- 本嘆儒冠誤,因思學六韜。 -- 出自宋·王炎·送劉都干
- 徒覽儒書不學兵,彥和虛得不廉名。 -- 出自唐·周曇·六朝門朱異
- 賀循儒宗,孫綽才冠。 -- 出自唐·李瀚·蒙求
- 自持儒者行,偏受圣君知。 -- 出自宋·李昉·伏蒙侍郎見示蓬閣多余暇詩十首調高情逸無以
- 日覺儒風薄,誰將霸道羞。 -- 出自唐·徐鉉·觀人讀春秋
- 日覺儒風薄,誰將霸道羞。 -- 出自唐·徐鉉·觀人讀春秋
- 詩為儒者禪,此格的惟仙。 -- 出自唐·尚顏·讀齊己上人集(一作棲蟾詩)
- 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垂帶布衣輕。 -- 出自唐·李升·元白席上作(一作呂巖遇鐘離先生作)
- 罷修儒業罷修真,養拙藏愚春復春。 -- 出自唐·李夢符·答常學士
- 欲脫儒衣陪羽客,傷心齒發已凋疏。 -- 出自唐·胡傳美·武康碧落觀
- 人道儒酸在。 -- 出自元·許有壬·菩薩蠻 寄都下友人
- 黃閣儒臣,烏臺舊客,會是執法調元。 -- 出自元·宋*·春從天上來 至元六年庚辰元日立春,將為山
- 西曹儒雅聲華舊,東郡司存禮數寬。 -- 出自元·柯九思·送程鵬翼赴山東運司經歷
- 近故儒林老,於予起嘆嗟。 -- 出自元·王逢·近故(二首)
- 知是儒家。 -- 出自元·凌云翰·一翦梅 壽俞子中紫之
- 道釋儒經理最深。 -- 出自元·王哲·武陵春·天地唯尊人亦貴
- 謁馬儒風。 -- 出自元·王哲·*心香
- 扶風儒士。 -- 出自元·王哲·解冤結 今丹陽下山權與陸仙作伴
- 道釋儒寬,通為三教,戶外應五常,敬謙賢許。 -- 出自元·劉處玄·玉堂春·仙觀靈虛
- 大抵儒風并道理,若能運用兩無妨。 -- 出自元·王處一·望蓬萊 贈小童
- 昔漢儒家畜聲妓,唐人例有音(朱校云音疑樂誤)學,而今之樂府,用力多而難為工,縱使有成,未免筆墨勸淫為俠(朱校云俠誤)耳。 -- 出自元·王惲·黑漆弩 游金山寺粼曲子 伯昌嘗以漆弩侑酒
- 云是儒家領袖,居然史筆權衡。 -- 出自元·張伯淳·木蘭花慢 壽抑齊
- 誰道儒冠誤卻身。 -- 出自元·劉敏中·南鄉子 次韻答魏鵬舉
- 問他儒子竟何成,落日大河東注。 -- 出自元·王沂·御街行 御街行原系二首,周泳先誤作一首。
- 道釋儒流都勘破,圓明覺照工夫畢。 -- 出自元·李道純·滿江紅 贈密庵述三教
- 中是儒宗,中為道本,中是禪機。 -- 出自元·李道純·沁園春 勉中庵執中妙用
- 道釋儒三教,名殊理不殊。 -- 出自元·李道純·水調歌頭 示眾無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