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3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煌煌儒者宮,是惟風教首。 -- 出自宋·韓維·之祀奉呈同行二進士
- 俗尚儒餐貴,家貧父業荒。 -- 出自宋·蘇泂·感秋
- 秦負儒耶君誤矣,二書今與大江流。 -- 出自宋·方岳·題致堂新州坐石
- 授鉞儒生貴,傾朝赴餞筵。 -- 出自唐·姚合·送狄尚書鎮太原
- 幼習儒風。 -- 出自元·馬鈺·*心香 繼重陽韻
- 藉甚儒風。 -- 出自元·馬鈺·*心香 繼重陽韻 重陽分梨十化集卷上
- 不習儒風不義手,便遵道教便擎拳。 -- 出自元·馬鈺·報師恩 俗瑞鷓鴣 繼重陽韻
- 道士儒流。 -- 出自元·尹志平·減字木蘭花 一道士出示杜甫游春詩卷
- 長為儒冠羞。 -- 出自清·梁啟超·留別梁任南漢挪路盧
- 國被儒冠誤,如今尚忍言。 -- 出自宋·諶祜·句
- 乃知儒術王政本,至此正賴扶傾顛。 -- 出自明·高啟·送貢士會試京師
- 何事儒先詩思苦,欲拋萬卷作三農。 -- 出自宋·晁說之·圓機寵以長句賀禱雪龍池輒次韻述謝
-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緣不自由。 -- 出自宋·謝枋得·和道士陳天隱
- 十年儒道晦,此日啼登門。 -- 出自宋·謝枋得·送劉治中之信州
- 薰炙儒先早,朱門授受親。 -- 出自宋·徐元杰·挽克齋陳先生四首
- 陋巷儒死廿九,灌園子辭三公。 -- 出自宋·劉克莊·雜詠六言八首
- 唐代儒先重顛老,晉朝名勝賞林公。 -- 出自宋·劉克莊·哭日老二首
- 俱列儒臣侍細氈,各為逐客問歸船。 -- 出自宋·劉克莊·挽趙虛齋二首
- 定有儒臣映藜仗,又聞京尹折蓮棚。 -- 出自宋·劉克莊·宋侯和燈夕詩再用韻二首
- 漢庭儒半壞科舉,天下士寧論國鄉。 -- 出自宋·劉克莊·咸淳龍飛大魁之歸卿大夫以某兄弟有一日之長
- 乃知儒澤遠,浮榮無根株。 -- 出自宋·劉克莊·蔡忠惠家觀墨跡
- 趙室儒英蓋聚奎,奈何白首釣磻溪。 -- 出自宋·劉克莊·和趙廣文韻
-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 -- 出自宋·劉克莊·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
- 方幸儒林得吾子,奈何宰相失斯人。 -- 出自宋·劉克莊·懷王制參
- 漢廷儒術多通顯,不說公孫說董生。 -- 出自宋·劉克莊·送赴省諸友·鄭耕道
- 嫁作儒家婦,韶顏已守孀。 -- 出自宋·劉克莊·挽黃安人
- 博取儒先說,尤深道德經。 -- 出自宋·劉克莊·挽惠安林丞
- 秦賤儒冠貴鞅斯,士生此際命如絲。 -- 出自宋·劉克莊·讀秦紀七絕
- 躬耕儒者事,甘苦自能便。 -- 出自宋·徐璣·次韻劉明遠移家
- 漢朝儒宗系,今代侍臣杰。 -- 出自宋·曾幾·董令升舍人朋溪圖趙祖文筆也
- 三世儒科獨隱淪,功名豈必在吾身。 -- 出自宋·周必大·王季海正言父宣義挽詞
- 將他儒行篇,喚作賊盜律。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更作儒林傳,應須載姓名。 -- 出自唐·郎士元·送韋逸人歸鐘山(一作皇甫冉詩)
- 昔作儒生謁貢闈,今提相印出黃扉。 -- 出自宋·呂蒙正·尹洛日作
- 俎豆儒風盛,塤箎樂韻諧。 -- 出自宋·楊億·詠華林書院
- 四海儒生知敗績,后堂何怯一彭宣。 -- 出自宋·葛立方·子直畫屏求題詩·張禹受經
- 覺師儒門秀,脫屣世故早。 -- 出自宋·洪邁·贈覺師
- 蚤覺儒冠多誤身,聊工傳寫養偏親。 -- 出自宋·李呂·贈畫師郭叔詹
- 今代儒林伯,聲名舊藹如。 -- 出自宋·劉子翚·胡文定公挽詩三首
- 自笑儒衣世法疏,窮愁何日得伸舒。 -- 出自宋·汪元量·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
- 久謂儒冠誤,窮愁方棄書。 -- 出自宋·汪元量·酬方塘趙待制見贈
- 世稱儒雅擅青徐,今見君侯信不虛。 -- 出自宋·王之道·送無為守鄭深道移嚴州
- 昨見儒生,衣長履大。 -- 出自明·徐渭·觀獵篇(并序)
- 后代儒生懶收拾,夜深飛過讀書帷。 -- 出自唐·齊己·螢
- 東海儒宗事業全,冰棱孤峭類神仙。 -- 出自唐·齊己·酬湘幕徐員外見寄
- 北來儒士說,許下有吟僧。 -- 出自唐·齊己·寄許州清古
- 自笑儒生著戰袍,書齋壁上掛弓刀。 -- 出自唐·竇鞏·從軍別家
- 獨有儒林杰,方纏風樹悲。 -- 出自宋·強至·贈李熊先輩二首
- 半世儒冠今種種,端須拽取鼻頭回。 -- 出自宋·吳則禮·客有自南徐來者云戲梅已開作此
- 坐上儒冠揮塵尾,帳前羌種看刀頭。 -- 出自宋·吳則禮·登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