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3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東魯儒生徒步歸,南州野老吞聲哭。 -- 出自元·王冕·痛哭行
- 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84
- 楚楚儒衣。 -- 出自南北·沈約·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
- 把俗儒故紙,推向一邊,三界外、尋得一場好笑。 -- 出自宋·朱敦儒·洞仙歌·風流老峭
- 昔奮儒衣去,今紆朝紱歸。 -- 出自宋·司馬光·送蒲中舍至政歸蜀
- 行遵儒肆。 -- 出自南北·謝朓·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 三
- 不讀儒書讀道書,故人聽我自江湖。 -- 出自宋·白玉蟾·寄王察院三首
- 載筆儒林多歲月,襆被文昌佐吳越。 -- 出自唐·宋之問·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陽三日述懷)
- 上略儒風并者稀,翩翩騶騎有光輝。 -- 出自唐·權德輿·送韋行軍員外赴河陽
- 知君儒服貴,彩繡兩相輝。 -- 出自唐·權德輿·送穆侍御歸東都
- 始見儒者雄,長纓系馀孽。 -- 出自唐·錢起·送薛判官赴蜀
- 始覺儒風遠,殊方禮樂新。 -- 出自唐·錢起·送陸珽侍御使新羅
- 欲知儒道貴,縫掖見諸侯。 -- 出自唐·錢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
- 幾代儒家業,何年佛寺碑。 -- 出自唐·張祜·題丘山寺
- 道釋儒門,三教歸一,算來平等肩齊。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道釋儒門
- 漢庭儒雅彬彬。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得真儒。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歌頭·揚休玉色
- 今聞儒者飽無事,亦學婦人閑斗明。 -- 出自宋·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二
- 昂藏儒家子,五十殞蒿萊。 -- 出自宋·梅堯臣·傷何皆秀才
- 嗟我儒者飲,聒耳無管弦。 -- 出自宋·梅堯臣·永叔贈酒
- 從來儒帥空賣舌,未到已愁茆葉黃。 -- 出自宋·梅堯臣·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
- 文學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 出自宋·梅堯臣·趙秘校見訪
- 老為儒術誤,瘦愛道裝輕。 -- 出自宋·王禹偁·病中書事上集賢錢侍郎
- 軍中儒服吾家事,諸葛武侯何處尋。 -- 出自宋·邵雍·毛頭吟
- 頂戴儒冠,心存象教。 -- 出自宋·邵雍·王公吟
- 趙君儒林孫,嫮美蘭結佩。 -- 出自宋·晁補之·游信州南巖
- 況復儒宮飽閑暇,堂有叢書竹蕭灑。 -- 出自宋·晁補之·送張緡子望太常簿
- 四著儒冠甘送老,數經奇運得銷憂。 -- 出自宋·陳師道·送鄭祠部
- 何妨儒鹖弁,自可客龍門。 -- 出自宋·陳著·挽董監鎮
- 歸作儒翁出致君,故山誰復有遺文。 -- 出自唐·許渾·經李給事舊居
- 獨振儒風遇盛時,紫泥初降世人知。 -- 出自唐·許渾·送陸拾遺東歸
- 同將儒者方,獲忝攜人知。 -- 出自唐·楊巨源·送李虞仲秀才歸東都,因寄元李二友
- 更作儒林傳,還應有姓名。 -- 出自唐·皇甫冉·送韋山人歸鐘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詩)
- 若見儒公憑寄語,數莖霜鬢已驚秋。 -- 出自唐·薛逢·送慶上人歸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 卻笑儒生把書卷,學得顏回忍饑面。 -- 出自唐·秦韜玉·貴公子行
- 夫子儒門杰,心誠行亦醇。 -- 出自宋·王令·上聱隅先生
- 賤子儒名業,平生客旁淮。 -- 出自宋·王令·上杭帥呂舍人
- 不以儒自劫,不以庸自卑。 -- 出自宋·王令·道士王元之以詩為贈多見哀勉因以古詩為答
- 晚知儒冠誤,猶戀終南山。 -- 出自宋·陳與義·雜書示陳國佐胡元茂四首
- 豈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風白發生。 -- 出自唐·雍陶·少年行
- 詔下儒中選將臣,眾推何處避君恩。 -- 出自宋·魏野·送王祕丞赴闕
- 靜論儒宗服,狂歌俠少驚。 -- 出自宋·魏野·寄贈長安宋澥逸人十韻
- 早決儒科猶望汝,蛩然虛欲佇聞音。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沆侄
- 廬陵儒萬人,頗亦出青紫。 -- 出自宋·劉過·贈鄉人周從龍談命
- 早被儒冠誤,衣稀老更侵。 -- 出自宋·劉過·上周少保
- 擲卻儒紳與巾子,添將冰水注茶湯。 -- 出自明·袁宏道·和江進之雜詠四首
- 業繼儒門后,心多道者期。 -- 出自唐·耿湋·贈苗員外
- 教用儒門儉,兵依武庫雄。 -- 出自唐·耿湋·奉送蔣尚書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
- 跡與儒生合,心惟靜者親。 -- 出自唐·耿湋·贈興平鄭明府
- 入陪儒林老,出擁使者輪。 -- 出自唐·朱長文·轉運少卿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