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物象蕭條秋序薄,人生感慨腐儒多。 -- 出自宋·晁說之·感事
- 可保斯文猶未墜,廟堂宜亦用儒臣。 -- 出自宋·晁說之·三月五日南京梢工來報船經金人殘毀之後尚有
- 休聽鼓鼙參將幕,已驚鉛槧誤儒冠。 -- 出自宋·晁說之·圓機游秦州有詩相寄輒次韻作
- 俗子底量吾輩事,天仙不在臞儒列。 -- 出自宋·劉克莊·滿江紅·鶴馭來時
- 玉女宓妃猶屏欲,先開梅廈訪儒臣。 -- 出自宋·劉克莊·丁卯元日十首
- 剝盡皮毛真理窟,分些膏馥與儒家。 -- 出自宋·劉克莊·簡竹溪二首
- 是三大士才過人,所畜豈肯吾儒屈。 -- 出自宋·文同·送無演歸成都
- 寄與浙東程閣老,莫矜紅旆笑儒酸。 -- 出自宋·周必大·紹興庚辰九月二十三日與浙東權帥同年程龍圖
- 應物無心善自寬,臨財有義肯儒酸。 -- 出自宋·周必大·無心居士劉君挽詞
- 椒殿敢期當制草,愧庭元擬用儒真。 -- 出自宋·周必大·程泰之下直某偶被宣鎖相遇于途既到玉堂讀所
- 滿歲蹣跚泮水間,獨公不作腐儒看。 -- 出自宋·周必大·送徐漕移憲浙東二首
- 先民至論推天常,補袞扶世為儒方。 -- 出自宋·蔡襄·四賢一不肖詩·右歐陽永叔
- 喜壯游千里,桑弧蓬矢,功名事、儒生語。 -- 出自宋·陳德武·水龍吟·問津揚子江頭
- 千載有人扶古道,一時傾蓋盡儒冠。 -- 出自宋·黃公度·寄林謙之
- 射殿遙聞駐六飛,天顏咫尺引儒衣。 -- 出自宋·劉子翚·寄如愚珙二首
- 絲雨綿云五月寒,淮堧遺老笑儒冠。 -- 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 自言五十五代強有力子之孫儒,其母曰陶大家。 -- 出自元·楊維楨·孔節婦
- 搔首風塵雙短鬢,側身天地一儒冠。 -- 出自元·趙孟頫·和姚子敬秋懷
- 堂堂之陣誰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 出自明·楊慎·惡氛行
- 暫寄空門未是歸,上方林榭獨儒衣。 -- 出自唐·薛能·云花寺寓居贈海岸上人
- 自笑不如虎賁士,翻令捉臂笑儒冠。 -- 出自宋·王珪·杏壇坊
-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 出自唐·李嘉祐·送嚴員外(一作劉長卿詩)
- 世俗誰夸晝錦歸,鄉人應笑舊儒衣。 -- 出自宋·強至·送喬岑
- 始從君武愜傳玩,大句感發驚儒紳。 -- 出自宋·強至·和樓志國范君武讀胡尉臨安所獲顏魯公書斷碑
- 老母始甘無祿釜,世人今轉薄儒冠。 -- 出自宋·強至·馬公節挽辭
- 姓字未勞金簡記,圣經方倚大儒傳。 -- 出自宋·強至·戲贈孫師尹
- 白頭強作懷抱寬,吾曹未辦憎儒冠。 -- 出自宋·吳則禮·即事
- 一樹梅花合催發,垂垂要遣腐儒看。 -- 出自宋·吳則禮·奉酬漢臣見簡之什
- 投老惟堪聽齋鼓,此生端愧坐儒書。 -- 出自宋·吳則禮·赴大舟投老齋
- 獨許二毛有句眼,仍憐九死坐儒冠。 -- 出自宋·吳則禮·離朱方寄懷子和
- 明發垂垂向梁宋,軒然禿發映儒冠。 -- 出自宋·吳則禮·寄呂少馮時余單騎入都將發楚
- 催雪憶梅還得句,到家準擬阿儒求。 -- 出自宋·陳造·客夜不寐四首
- 業履冰壺器鏌邪,元戎韜略況儒家。 -- 出自宋·陳造·次王帥韻后詩呈葉教授
- 二嘆熟君朱弦音,可但文價高儒林。 -- 出自宋·陳造·再次韻呈林子長郎中二首
- 鏡月澄心寒吏膽,條冰濯魄映儒冠。 -- 出自宋·吳泳·送梁漕江歸
- 到如今幾載,不墜風流,世有名儒。 -- 出自宋·楊無咎·雨中花/夜行船
- 兵甲從今挽河水,兒孫力與復儒冠。 -- 出自宋·曹勛·被旨軍前講和得回
- 可但風光回歲律,更分華色掞儒林。 -- 出自宋·胡寅·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與韓蒲向憲唐干諸人
- 天賦奇才屬意深,一時人望冠儒林。 -- 出自宋·吳芾·贈州守
- 可是一生長客路,故應千古恨儒官。 -- 出自宋·李流謙·杜少陵祠
- 袞繡貂蟬侍太清,致身將相極儒生。 -- 出自宋·李洪·錢史開府奉祠歸四明
- 通泰牢盆亙海濱,宅家專欲用儒臣。 -- 出自宋·樓鑰·送衛清叔著作提舉淮東
- 儻有軒裳存妙句,平居豐儉只儒酸。 -- 出自宋·廖行之·挽周宣教宗沂二首
- 麻麥向來迷綠野,簪纓久矣負儒林。 -- 出自宋·虞儔·曾守譙樓既成邀賓從同登議辟雙門以復舊觀從
- 肯為賦詩仍作序,要明吾子乃儒流。 -- 出自宋·趙蕃·贈許季升五首
- 一日擅場稱舉子,百年匡國是儒先。 -- 出自宋·趙蕃·送孝顯彥博昆仲赴補仍用前韻
- 南州佳人號秀英,竊弄毛頴親儒生。 -- 出自宋·曹彥約·方南康席上觀贛妓秀英作墨梅竹
- 選勝寧辭屐齒尖,摩挲墨妙半儒先。 -- 出自宋·李壁·游靈巖和韻三首
- 其間猶有不知者,誤謂公子非儒酸。 -- 出自宋·魏了翁·虞萬州生日
- 昭代賓賢禮意誠,鎬京設席藹儒纓。 -- 出自宋·魏了翁·恭和聞喜宴賜毛自知以下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