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解衣推食雖私感,普為儒流更祝公。 -- 出自宋·方鳳·壽東先生
- 鄉心幾夢海壇居,半老儒冠計未疏。 -- 出自宋·林景熙·喜劉邦瑞遷居采芹坊二首
- 十年疏鬢為誰斑,天借儒冠日月間。 -- 出自宋·林景熙·寄七山人
- 親攜琴冊出煙蘿,海國儒風近若何。 -- 出自宋·林景熙·送葉伯幾之奉化
- 諸生白面今已老,三載儒冠空潦倒。 -- 出自明·張羽·韓介玉畫為童中州掌教題(介玉乃張仲舉門人
- 文藻諸生皆足用,更期儒行比騫回。 -- 出自宋·孔武仲·試院書事呈子駿明叔三篇
- 善發六藝蘊,高談詆先儒。 -- 出自宋·孔武仲·劉公詩
- 鄉黨敬前輩,朝廷尊大儒。 -- 出自宋·晁公溯·聞虞參政至玉屏山
- 區區但投劾,何貴于為儒。 -- 出自宋·晁公溯·李仁甫和予如字韻詩再用韻寄之
- 俗士不必效,汝為君子儒。 -- 出自宋·陳淳·隆興書堂自警三十五首
- 吾家清儉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 -- 出自宋·陳宓·讀先君新第落成詩有感因韻書示蒙孫
- 常相風流今孰繼,作成儒雅看侯功。 -- 出自宋·陳宓·寄題桂籍
- 漢代推循吏,周邦重魯儒。 -- 出自宋·陳宓·挽鄉守樓宗簿
- 郡芳非久沾霖雨,且看儒宮習少儀。 -- 出自宋·陳宓·送陳國正
- 休將姹女涂丹臉,宜為儒生沃寸衷。 -- 出自宋·陳宓·謝人遺酥
- 蚤歲曾從諸老游,溫恭儒雅更風流。 -- 出自宋·陳宓·呈章通判
- 窮經探古圣,執禮邁諸儒。 -- 出自宋·陳宓·送楊丈志仁歸三山
-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祿儒。 -- 出自宋·陳樞才·挽薛艮齋
- 君恩更錫回鸞藻,還許儒生給筆陪。 -- 出自宋·陳襄·和御制賞花釣魚
- 弱冠弄筆硯,恥為章句儒。 -- 出自宋·陳應龍·吳徐憲應特
- 古言樂歲生禮義,先見儒門消鄙悖。 -- 出自宋·戴表元·余既題畬齋有聞紙田之說而笑者復作長篇
- 縱於人世百年短,添得儒門一倍清。 -- 出自宋·戴栩·林孔英岳母盧夫人挽詞
- 萬庵老子吾家客,說到儒門眼倍開。 -- 出自宋·戴栩·題云嚴寺
- 朝家渴多士,璧水來英儒。 -- 出自宋·杜范·送夏肯父赴補
- 振鐸宣皇化,登車禮碩儒。 -- 出自宋·度正·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齋先生吳公
- 群策不遺光竹帛,方知儒術本非迂。 -- 出自宋·度正·上制置侍郎
- 急就佛宮嫌北面,載開儒館墮西偏。 -- 出自宋·度正·制置侍郎閣學臺座俯從鄉論營求勝地改建貢闈
- 曩時黨論既喧哄,往往儒學遭驅除。 -- 出自宋·度正·送唐宗道制干赴闕探韻得書字
- 慶歷丞相孫,太學學為儒。 -- 出自宋·度正·正同諸丈錢別制干郎中
- 鞭算尚察此,廢吏寧用儒。 -- 出自宋·方回·西齋秋感二十首
- 書室一燈暗,笑此寒老儒。 -- 出自宋·方回·正月初四后十余日病嗽不能出雜書十首
- 意廣輕余子,時難老腐儒。 -- 出自宋·方回·重至秀山售屋將歸十首
- 一時人物歸司命,二老儒臣筦吏銓。 -- 出自宋·方回·寄伯宣尚書士常吏侍二首
- 留耕相種書元帥,好與儒壇建鼓旗。 -- 出自宋·方回·送王宣慰中齋上溫州
- 身起真寒士,名成老腐儒。 -- 出自宋·方回·殘春感事十首
- 豈少真君子,何求老腐儒。 -- 出自宋·方回·不恨
- 鐘賢代不乏,一變可魯儒。 -- 出自宋·方回·寄題張受益會清堂
- 生祠誰畫得,清苦一臞儒。 -- 出自宋·方回·書歙縣楚明府送行詩軸
- 觴豆日談笑,往往皆文儒。 -- 出自宋·方回·憶我二首各三十韻
- 孔子道不行,時君目腐儒。 -- 出自宋·郭印·乘桴亭
- 我祖生文定,杰然繼真儒。 -- 出自宋·胡宏·實弟以詩來督作會文又因太原侄寄聲欲作不速
- 所以漢高帝,慢罵輕文儒。 -- 出自宋·胡宏·觀建安七子詩
- 吾道固未行,或嗤為腐儒。 -- 出自宋·皇甫泌·送梵才上人歸天臺
- 經營一室面清波,不是儒衣不見過。 -- 出自宋·蔣廷玉·贈陳宗之
- 誰知年少貴公子,儼若儒先老秀才。 -- 出自宋·金履祥·三月十六日為某初度十九日又趙寅仲誕辰俱在
- 因耿社鼓剛催老,轉覺儒冠不負閑。 -- 出自宋·九山人·春日田園雜興
- 請君淬礪斑斑刃,始驗儒冠不誤身。 -- 出自宋·李處權·和賞卿席上之韻
- 收藏資舉筋,率野真腐儒。 -- 出自宋·李復·種菜
- 高皇馬上辛勤得,總被儒生斷送休。 -- 出自宋·李覯·元紀二首
- 振復文明知對作,尊崇儒術見天心。 -- 出自宋·李沆·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輒思歌詠不避荒蕪上李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