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萬戟分梁苑,雙旌寄魯儒。 -- 出自唐·李紳·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
- 回頭顧張老,敢欲戲為儒。 -- 出自唐·盧綸·與張擢對酌
- 粲粲美仍都,清閑一貴儒。 -- 出自唐·盧綸·送太常李主簿歸覲省
- 文章鄴下秀,氣貌淹中儒。 -- 出自唐·皮日休·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
- 何時確論傾樽酒,醫得儒生自圣顛。 -- 出自宋·黃庭堅·再次韻寄子由
- 唯余范武子,乃是晉諸儒。 -- 出自宋·黃庭堅·讀晉史
- 才適邦家用,學非章句儒。 -- 出自宋·蘇轍·滕達道龍圖挽詞二首
- 自稱為漫尉,人道是迂儒。 -- 出自宋·戴復古·訪陳與機縣尉于湘潭下攝市
- 齊君不好瑟,嬴氏不愛儒。 -- 出自元·王冕·感懷 其七
- 事失非關酒,身貧不為儒。 -- 出自元·王冕·解悶 其一
- 厚祿優諸將,嘉猷訪大儒。 -- 出自宋·司馬光·邇英閣讀畢后漢書蒙恩賜御筵詩
- 營中不用栽楊柳,愿戴儒冠為控弦。 -- 出自唐·韋莊·聞回戈軍
- 自得環中辨,偏推席上儒。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 時看介士閱犀渠,每狎儒生冠章甫。 -- 出自唐·權德輿·太原鄭尚書遠寄新詩,走筆酬贈,因代書賀
- 閉關草玄者,無乃誤為儒。 -- 出自唐·權德輿·建除詩
- 駟牡龍旂慶至今,一門儒服耀華簪。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韋諫議奉送水部家兄上后書情,寄諸兄弟
- 少年百戰應輕別,莫笑儒生淚數行。 -- 出自唐·權德輿·贈別表兄韋卿
- 蝸舍映平湖,皤然一魯儒。 -- 出自唐·權德輿·過隱者湖上所居
- 玉堂金馬隔青云,墨客儒生皆白首。 -- 出自唐·錢起·送褚大落第東歸
-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 出自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
- 好景會生辰,是天降、真儒無敵。 -- 出自宋·無名氏·驀山溪·月惟四日
- 騎壒蒙蒙一洗空,恢崇儒館聞文風。 -- 出自宋·無名氏·上太師公相生辰詩十首
- 以言新作吏,不似舊為儒。 -- 出自宋·梅堯臣·王知章尉河內
- 吳鉤皆尚壯,章甫幾為儒。 -- 出自宋·梅堯臣·楊畋赴官并州
- 文物希前代,謳歌得大儒。 -- 出自宋·梅堯臣·資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 清羸將家子,苦節自寒儒。 -- 出自宋·梅堯臣·送王景憲奉職
- 共是空囊客,曾非暖席儒。 -- 出自宋·梅堯臣·和江鄰幾詠雪二十韻
- 睢陽戚先生,今世古之儒。 -- 出自宋·王禹偁·送戚維戚綸之閬州亳州
- 稱桑坡險忽摧車,悔戴儒冠出敝廬。 -- 出自宋·王禹偁·稠桑坡車覆
- 心通佛性久無礙,口道儒言殊不陳。 -- 出自宋·邵雍·還圓益上人詩卷
- 王郎見若不勝衣,眇然儒者未有奇。 -- 出自宋·晁補之·贈王順之歌
- 何方折腰具,能作列仙儒。 -- 出自宋·晁補之·寄題寶應無斁鳧舄堂二首二
- 彭澤且市隱,太丘猶世儒。 -- 出自宋·晁補之·寄題寶應無斁鳧舄堂二首一
- 表東海者誰,君世有顯儒。 -- 出自宋·晁補之·送呂承奉至山從呂龍圖晉伯辟秦州機宜
- 夢猶生花筆,祥開視草儒。 -- 出自宋·朱翌·賀陳內翰去非三首
- 書修天祿閣,游并道山儒。 -- 出自宋·朱翌·宣城書懷
-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誦儒書早佛經。 -- 出自宋·朱翌·園中即事
- 百姓歸周老,三年待魯儒。 -- 出自宋·陳師道·丞相溫公挽詞三首
- 魑魅須游子,乾坤著腐儒。 -- 出自宋·陳師道·獨坐
- 才名四十年,盛氣蓋諸儒。 -- 出自宋·陳師道·送路糾歸老丹陽
- 可堪親老須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 -- 出自宋·陳師道·送趙教授
- 古今猶異俗,鄒魯尚多儒。 -- 出自宋·陳師道·奉送閻醇老推官
- 但問道在己,窮達何關儒。 -- 出自宋·陳著·次韻戴成叔
- 尚有先廬供手實,幸叨儒籍免身傭。 -- 出自宋·陳著·次韻趙景文見寄
- 官非言責如馀裕,流在儒家覺少功。 -- 出自宋·宋祁·旬休
- 千里徒傷目,三年欲變儒。 -- 出自宋·宋祁·愁吟
- 扶疏曾答客,涉獵恥成儒。 -- 出自宋·宋祁·觀書
- 見上若詢頗牧將,為言儒帥果非才。 -- 出自宋·宋祁·省判李度支碩相過敘別兼述感懷
- 自古奇男子,往往羞為儒。 -- 出自宋·張耒·阿幾
- 不肯衣逢掖,而隨市井儒。 -- 出自宋·張耒·送呂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