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在第1個字的詩句
儒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儒家鄰古寺,不到又逢秋。 -- 出自唐·賈島·雨中懷友人
- 儒學傳家渠自有。 -- 出自宋·黃庭堅·減字木蘭花·月中笑語
- 儒館無他事,作詩配崇丘。 -- 出自宋·黃庭堅·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
- 儒林數耆舊,少監發新斑。 -- 出自宋·黃庭堅·和孫莘老
- 儒林丈人有蘇公,相如子云再生蜀。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
- 儒衣相詬病,文字奉娛玩。 -- 出自宋·黃庭堅·晁張和答秦覯五言予亦次韻
- 儒者給事中,顧公甚魁偉。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子瞻送顧子敦河北都運二首
- 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 -- 出自宋·蘇轍·曾子固舍人挽詞
- 儒林談道亦云舊,遠逢太史牛馬走。 -- 出自宋·蘇轍·次前韻答景仁
- 儒術真傳漢太翁,風流未減晉諸庾。 -- 出自宋·蘇轍·次韻文氏外孫驥以其祖父與可學士書卷還謝悰
- 儒衣人賣酒,疑是馬相如。 -- 出自宋·戴復古·山行
- 儒衣成底事,所得是虛名。 -- 出自宋·戴復古·宿農家
- 儒衣愧飄泊,相就說農桑。 -- 出自宋·戴復古·宿農家
- 儒衣歷多難,陋巷困簞瓢。 -- 出自宋·戴復古·都中書懷呈滕仁伯秘監
- 儒林幾見傳苗裔,此伏高郵冠本朝。 -- 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48
- 儒林孟子先生是,墨者夷之后代傳。 -- 出自宋·曾鞏·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慧覺方丈
- 儒林恥未博,俗阱思自贖。 -- 出自宋·曾鞏·山水屏
- 儒衣臨絕塞,廟略運奇兵。 -- 出自宋·司馬光·故相國潁公挽歌辭三首
- 儒業金華貴,歸心白鶴孤。 -- 出自宋·司馬光·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
- 儒冠藹藹從平津,東閣由來盛眾賓。 -- 出自宋·司馬光·和始平貽一二賓僚
- 儒宮岑寂覺春閑,仙李繁花重壓欄。 -- 出自宋·司馬光·和國子夏主簿李花
- 儒衣武弁聚華軒,盡是西都冷落官。 -- 出自宋·司馬光·和王少卿十日與留臺國子監崇崇福宮諸官赴王
- 儒林蒼玉滿,郎署白云悠。 -- 出自明·湯顯祖·送艾太仆六十韻(太仆以乙科為郎,論江陵起
- 儒道兩相妨。 -- 出自唐·陳子昂·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
- 儒林歸石渠。 -- 出自南北·庾信·和宇文內史入重陽閣詩
- 儒門自多事,來此復何能。 -- 出自唐·杜荀鶴·登山寺
- 儒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 出自唐·杜荀鶴·將歸山逢友人
- 儒衣兩少年,春棹轂溪船。 -- 出自唐·權德輿·送張周二秀才謁宣州薛侍郎
- 儒衣風貌清,去抵漢公卿。 -- 出自唐·權德輿·送裴秀才貢舉
- 儒者久營道,詔書方問賢。 -- 出自唐·錢起·詔許昌崔明府拜補闕
- 儒中年最老,獨有濟南生。 -- 出自唐·司空曙·送王先生歸南山
- 儒官比劉向,使者得陳農。 -- 出自唐·司空曙·送李嘉祐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覲省
- 儒家教,溫良恭儉,萬代帝王師。 -- 出自宋·無名氏·滿庭芳·道釋儒門
- 儒術要揚歷,玉業待規恢。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水調
- 儒將一臨塞,虜塵無犯邊。 -- 出自宋·梅堯臣·寄渭州經略王龍圖
- 儒者務欲博,誦說窮各秋。 -- 出自宋·梅堯臣·哀國子黃助教
- 儒者服褎衣,氣志輕王公。 -- 出自宋·梅堯臣·送楊辯青州司理
- 儒冠難徒行,馬骨瘦可數。 -- 出自宋·梅堯臣·送萬諤昌秀才
- 儒冠筮仕者,僅免寒與饑。 -- 出自宋·王禹偁·北樓感事
- 儒冠假郡印,踐更若公郵。 -- 出自宋·王禹偁·月波樓詠懷
- 儒將古所重,料兵如轉丸。 -- 出自宋·王禹偁·射弩
- 儒風一變至於道,和氣四時長若春。 -- 出自宋·邵雍·安樂窩中吟
- 儒家所尚者,行善與文章。 -- 出自宋·邵雍·長子伯溫失解以詩示之
- 儒冠曾把身誤。 -- 出自宋·晁補之·摸魚兒 東皋寓居
- 儒冠成自誤,歸去無屋瓦。 -- 出自宋·晁補之·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 儒林老丈人,與世談無欲。 -- 出自宋·朱翌·題劉憲十君子軒
- 儒林文人行,掘起三界底。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答少章
- 儒家本色饒青眼,仕路焦心早白頭。 -- 出自宋·陳著·次韻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
- 儒科青氈耳,指取氣欲吞。 -- 出自宋·陳著·送樓佺提舉赴省
- 儒生例是多勞役,幸得琴書路尚寬。 -- 出自宋·陳著·單君范過西皋迂途來訪一詩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