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第3個字的詩句
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元豐二年,通教自杭來,見予于吳興。 -- 出自宋·蘇軾·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
- 哀哉二暴客,掣去如饑鸮。 -- 出自宋·蘇軾·劉丑廝詩
- 官賜二萬錢,無家可歸嬌。 -- 出自宋·蘇軾·劉丑廝詩
- 不云二子勞,嘆我捐腰犀。 -- 出自宋·蘇軾·東新橋
- 孰云二子賢,自結兩重案。 -- 出自宋·蘇軾·和頓教授見寄用除夜韻
- 有懷二三子,落筆先飛霙。 -- 出自宋·蘇軾·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 欲寄二大夫,發發不可絆。 -- 出自宋·蘇軾·送孫著作赴考城兼寄錢醇老李邦直二君于孫處
- 當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 出自宋·蘇軾·和陶郭主簿二首
- 愿從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
- 別君二十載,坐失兩鬢青。 -- 出自宋·蘇軾·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
- 吾曹二三事,取樂亦云足。 -- 出自宋·蘇軾·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 偶従二三子,來訪張隱君。 -- 出自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
- 庶幾二大夫,見微而知著。 -- 出自宋·蘇軾·和陶詠二疏
- 躬耕二頃田,自種十年木。 -- 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
- 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 -- 出自宋·蘇軾·轆轤歌
- 何為二十年,紀憶作此{左言右由} -- 出自宋·蘇軾·石塔寺
- 況為二千石,所至搔樂嬉。 -- 出自宋·蘇軾·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
- 漂流二十年,始悟萬緣虛。 -- 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 出自宋·蘇軾·百步洪二首(并敘)
- 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 -- 出自宋·蘇軾·游惠山(并敘)
- 奔馳二百里,徑來寬我憂。 -- 出自宋·蘇軾·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并敘)
- 廌年二十五,其文曄然,氣節不凡,此豈終窮者哉。 -- 出自宋·蘇軾·李憲仲哀詞(并敘)
- 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岡,而晉卿亦坐累遠謫,不相聞者七年。 -- 出自宋·蘇軾·和王晉卿(并敘)
- 元祐二年十二月,仝來京師十許日,余留之不可,曰賀以上元期我于蒙山,又曰吾師嘗游密州,識君于常山道上,意若喜君者。 -- 出自宋·蘇軾·送喬仝寄賀君六首(并敘)
- 紹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讀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 出自宋·蘇軾·寄鄧道士(并引)
-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 -- 出自先秦·詩經·皇矣
- 交韔二弓,竹閉緄滕。 -- 出自先秦·詩經·小戎
- (版本二) -- 出自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 出自唐·杜甫·北征
-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 出自唐·杜甫· 贈衛八處士
-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 -- 出自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 躍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 出自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 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 出自唐·杜甫·解悶十二首
- 自恐二男兒,辛勤養無益。 -- 出自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向秦云哭。 -- 出自唐·杜甫·三絕句
-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 -- 出自唐·杜甫·太平寺泉眼
- 陸機二十作文賦,汝更小年能綴文。 -- 出自唐·杜甫·醉歌行
- 追隨二十載,浩蕩長安醉。 -- 出自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 敢忘二疏歸,痛迫蘇耽井。 -- 出自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 不知二圣處,私泣百歲翁。 -- 出自唐·杜甫·往在
- 大歷二年調玉燭,玄元皇帝圣云孫。 -- 出自唐·杜甫·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
- 郁沒二悲魂,蕭條猶在否。 -- 出自唐·杜甫·上水遣懷
- 往還二十載,歲晚寸心違。 -- 出自唐·杜甫·贈韋贊善別
- 比屋二百年,試比東西隣。 -- 出自宋·辛棄疾·周氏敬榮堂詩
-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 出自唐·白居易·寓意詩五首
- 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 出自唐·白居易·雜興三首
- 蹉跎二十年,頷下生白須。 -- 出自唐·白居易·馬上作
- 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 出自唐·白居易·自覺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