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在第3個字的詩句
丹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不疑丹火變,空負綠條新。 -- 出自唐·蘇颋·先是新昌小園期京兆尹一訪,兼郎官數子,自
- 風張丹戺翮,月弄紫庭音。 -- 出自唐·徐彥伯·贈劉舍人古意
- 望留丹闕下,恩在紫霄間。 -- 出自唐·李逢吉·奉送李相公重鎮襄陽
- 不歸丹掖去,銅竹漫云云。 -- 出自唐·裴度·送劉
- 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濃。 -- 出自唐·齊己·蝴蝶
- 鶴見丹成去,僧聞栗熟來。 -- 出自唐·齊己·過西山施肩吾舊居
- 幾勞丹詔問,空見使臣還。 -- 出自唐·齊己·寄華山司空圖
- 不隨丹灶客,終作白頭人。 -- 出自唐·于武陵·贈王道士
- 故人丹旐出南威,少婦隨喪哭漸歸。 -- 出自唐·劉言史·桂江逢王使君旅櫬歸
- 云披丹鳳闕,日下黑龍川。 -- 出自唐·武平一·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 巖重丹陽樹,泉咽聞陰谷。 -- 出自唐·姚系·荊山獨往
- 月邀丹鳳舄,風送紫鸞車。 -- 出自唐·韋渠牟·雜歌謠辭·步虛詞
- 勛名丹史在,體貌九天違。 -- 出自宋·王珪·贈司空侍中晏元獻公挽詞二首
- 卻辭丹陛鎖南宮,兔鶴欲攜俱不暇。 -- 出自宋·王珪·和永叔思白兔戲答公儀憶鶴雜言
- 見說丹臺名第一,蕊章須詔侍嚴徐。 -- 出自宋·王珪·仁字卷子
- 筆回丹穴鳳,歌起沛中云。 -- 出自宋·王珪·依韻恭和圣制龍圖天章閣觀三圣御書
- 伏櫪丹霞外,遮園煥景舒。 -- 出自唐·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
- 絲言丹鳳池,旆轉蒼龍闕。 -- 出自唐·韋元旦·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月字
- 逕迷丹灶外,人轉大還中。 -- 出自唐·陳嘉言·蔣洋道中望太姥山四首
- 學開丹殿籍,名與石渠賢。 -- 出自唐·趙冬曦·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蓮字
- 御座丹烏麗,宸居白鶴驚。 -- 出自唐·竇希玠·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明字
- 簪掛丹萸蕊,杯浮紫菊花。 -- 出自唐·趙彥伯·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花字
- 寒仗丹旄引,陰堂白日違。 -- 出自宋·袁瓘·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開元十四
- 漏長丹鳳闕,秋冷白云司。 -- 出自唐·李嘉祐·和都官苗員外秋夜省直對雨簡諸知己
- 知深丹扆眷,未許赤松游。 -- 出自唐·張偁·題張子正觀察溪風亭二首
- 漏殘丹禁晚,燧發白榆新。 -- 出自唐·鄭轅·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 宵直丹宮近,風傳碧樹涼。 -- 出自唐·楊凝·和直禁省
- 白首丹衷知未變,歸來雙肘印黃金。 -- 出自宋·盧氏·送夫赴襄陽
- 罄竭丹誠露,從容玉色溫。 -- 出自宋·強至·寄獻王中丞
- 乃知丹青逼造化,獨有真假爭毫芒。 -- 出自宋·強至·泉上人畫牡丹
- 字與丹青俱是絕,勢關飛動不無神。 -- 出自宋·強至·依韻和居方觀崔生畫
- 飄繇丹穴鳳,燦爛文昌宿。 -- 出自宋·范祖禹·送文周翰出守陜郊
- 一輪丹桂窅窊樹。 -- 出自宋·葛勝仲·虞美人·一輪丹桂窅窊樹
- 堪把丹青對寫,鳳池歸去攜將。 -- 出自宋·范周·木蘭花慢·美蘭堂晝永
- 忘懷丹青以句鳴,只數輞川王右丞。 -- 出自宋·吳則禮·從王謹常求墨戲
- 此片丹心,幾風聲鶴唳。 -- 出自宋·趙磻老·醉蓬萊·記青蛇感異
- 未嘆丹杏無馀葩,能事已到桃李花。 -- 出自宋·陳造·再分韻得花字
- 蠲痾丹九轉,援墜綆千尋。 -- 出自宋·陳造·寄顧簽判
- 若為丹九轉,能黑鏡中絲。 -- 出自宋·陳造·客中
- 未就丹砂須九轉。 -- 出自宋·韓淲·蝶戀花·未就丹砂須九轉
- 萬歲丹霞府,千函蕊笈書。 -- 出自宋·方千里·題真源宮
- 縱有丹青筆,應難摹畫憔悴。 -- 出自宋·方千里·還京樂·歲華慣
- 北瞻丹闕正嵯峨。 -- 出自宋·晁端禮·鷓鴣天·洛水西來泛綠波
- 微噴丹砂,半含朝露,粉墻低倚。 -- 出自宋·晁端禮·水龍吟·嶺梅香雪飄零盡
- 別來丹枕夢,幾過滄洲,皓月而今為誰滿。 -- 出自宋·劉弇·洞仙歌·凄涼楚弄
- 雪發丹心被,君恩寶劍知。 -- 出自宋·李廌·光祿朱卿挽詞十首
- 坐待丹山飛玉兔。 -- 出自宋·謝薖·減字木蘭花·尋常三五
- 采陰丹法起何時,后漢劉晟亦自迷。 -- 出自宋·張繼先·金丹詩四十八首
- 香篆丹爐靜,詩篇彩筆新。 -- 出自宋·張繼先·得請還山元規遠迓遂成山頌
- 恐隨丹詔動,且任玉山頹。 -- 出自宋·王庭珪·臨江仙·家住天門閶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