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看,国内精品自线在拍,久久激情综合狠狠爱五月,巨乳人妻久久+av中文字幕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jīng)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dāng)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禮儀士冠禮第一

禮儀士冠禮第一

士冠禮第一
   【題解】

  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并命字,表示已經(jīng)成年,必須行成人之禮,明確君臣、父子等的社會(huì)責(zé)任。本篇詳細(xì)記述了行冠禮的過程、陳設(shè)、儀式及行禮時(shí)所致辭。篇末的《記》,簡(jiǎn)要說明了三代(夏、商、周)冠禮的沿革、異同,論述了行冠禮的倫理道德意義以及所適用的范圍。《士冠禮》不僅適用于“士”,而且也適用于包括天子、諸侯在內(nèi)的一切貴族。本篇后《記》說:“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禮之有?公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一方面,行冠禮標(biāo)志著一個(gè)貴族成員明確其倫理道德和社會(huì)責(zé)任而步入社會(huì)的開始;另一方面,它又表現(xiàn)了父子相繼的宗法倫理精神(《士冠禮·記》:“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因此,古來儒家很重視冠禮,認(rèn)為冠昏喪祭鄉(xiāng)射朝聘諸禮,皆始于冠禮。《禮記·冠義》說:“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在漢代,《儀禮》諸本次序雖不同,但都以《士冠禮》為首篇,就表現(xiàn)了這種觀念。

  士冠禮:筮于廟門(1)。主人玄冠(2),朝服(3),緇帶(4),素■(5),即位于門東(6),西面(7)。有司如主人服(8),即位于西方,東面,北上(9)。筮與席(10),所卦者(11),具饌于西塾(12)。布席于門中,闑西、閾外(13),西面。筮人執(zhí)策(14),抽上韇,兼執(zhí)之(15),進(jìn)受命于主人(16)。宰自右少退贊命(17)。筮人許諾,右還(18),即席坐(19),西面。卦者在左(20)。卒筮,書卦(21),執(zhí)以示主人。主人受視,反之(22)。

  筮人還,東面,旅占卒,進(jìn)告吉(23)。若不吉,則筮遠(yuǎn)日(24),如初儀。徹筮席,宗人告事畢(25)。

  主人戒賓(26),賓禮辭(27),許。主人再拜,賓答拜。主人退,賓拜送(28)。前期三日(29),筮賓(30),如求日之儀。乃宿賓(31)。賓如主人服,出門左(32),西面再拜,主人東面答拜。乃宿賓,賓許。主人再拜,賓答拜。主人退,賓拜送。宿贊冠者一人(33),亦如之。

  厥明夕,為期于廟門之外(34)。主人立于門東,兄弟在其南,少退(35),西面,北上。有司皆如宿服(36),立于西方,東面,北上。擯者請(qǐng)期(37)。宰告曰:“質(zhì)明行事(38)”。告兄弟及有司。告事畢。擯者告期于賓之家。

  夙興(39),設(shè)洗直于東榮(40),南北以堂深(41),水在洗東。陳服于房中西墉下(42),東領(lǐng)北上(43)。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44)。皮弁服:素積、緇帶、素■(45)。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緇帶、爵■(46)。緇布冠缺項(xiàng)、青組纓屬于缺、緇纚廣終幅長六尺(47)、皮弁笄、爵弁笄、緇組纮纁邊(48),同篋(49)。櫛實(shí)于簞(50),蒲筵二,在南(51)。側(cè)尊一■醴(52),在服北(53)。有篚實(shí)勺觶角柶(54),脯醢(55),南上。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56),執(zhí)以待于西坫南(57),南面東上,賓升則東面。

  主人玄端、爵■,立于阼階下(58),直東序西面(59)。兄弟畢袗玄(60),立于洗東,西面北上。擯者玄端,負(fù)東塾(61)。將冠者采衣、紒(62),在房中(63),南面。賓如主人服,贊者玄端從之,立于外門之外(64)。

  擯者告(65)。主人迎出門左(66),西面再拜,賓答拜。主人揖贊者。

  與賓揖先入。每曲揖(67)。至于廟門,揖入。三揖至于階(68)。三讓(69),主人升立于序端(70),西面。賓西序,東面。贊者盥于洗西,升立于房中,西面,南上。

  主人之贊者筵于東序(71),少北,西面。將冠者出房,南面,贊者奠纚、笄、櫛于筵南端(72)。賓揖將冠者。將冠者即筵坐。贊者坐,櫛,設(shè)纚(73)。賓降(74),主人降。賓辭(75),主人對(duì)。賓盥卒(76),壹揖,壹讓,升。主人升,復(fù)初位。賓筵前坐,正纚(77)。興,降西階一等(78),執(zhí)冠者升一等,東面授賓。賓右手執(zhí)項(xiàng),左手執(zhí)前,進(jìn)容(79)。乃祝(80),坐如初。乃冠,興,復(fù)位。贊者卒(81)。冠者興,賓揖之,適房,服玄端爵■,出房,南面。賓揖之,即筵坐,櫛,設(shè)笄(82),賓盥正纚如初。降二等,受皮弁,右執(zhí)項(xiàng),左執(zhí)前,進(jìn)祝。加之如初。復(fù)位。贊者卒纮(83)。興,賓揖之,適房。服素積、素■,容,出房,南面。賓降三等,受爵弁加之。服纁裳、韎■。其他如加皮弁之儀。

  徹皮弁、冠、櫛、筵(84)。入于房。筵于戶西(85),南面。贊者洗于房中,側(cè)酌醴(86),加?xùn)疲仓嫒~(87)。賓揖,冠者就筵,筵西,南面。賓受醴于戶東,加?xùn)疲骅剩?8),筵前北面。冠者筵西拜受觶,賓東面答拜。薦脯醢(89)。冠者即筵坐,左執(zhí)觶,右祭脯醢(90)。以柶祭醴三(91),興。筵末坐,啐醴(92)。建柶(93),興。降筵,坐奠觶(94),拜。執(zhí)觶興。賓答拜。

  冠者奠觶于薦東(95),降筵,北面坐取脯。降自西階,適東壁(96),北面見于母。母拜受(97),子拜送,母又拜。

  賓降(98),直西序,東面。主人降,復(fù)初位。冠者立于西階東,南面。賓字之(99),冠者對(duì)(100)。

  賓出(101),主人送于廟門外。請(qǐng)醴賓,賓禮辭,許。賓就次(102),冠者見于兄弟,兄弟再拜,冠者答拜。見贊者,西面拜,亦如之。入見姑姊(103),如見母。

  乃易服(104),服玄冠、玄端、爵■。奠摯見于君,遂以摯見于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105)。

  乃醴賓以壹獻(xiàn)之禮(106)。主人酬賓(107),束帛儷皮(108)。贊者皆與(109),贊冠者為介(110)。賓出,主人送于外門外。再拜。歸賓俎(111)。若不醴(112),則醮用酒(113)。尊于房戶之間(114),兩■,有禁(115),玄酒在西(116)。加勺南枋(117)。洗有篚,在西(118)。南順(119)。始加,醮用脯醢。賓降取爵于篚(120)。辭降如初。卒洗,升酌。冠者拜受,賓答拜如初。冠者升筵坐,左執(zhí)爵,右祭脯醢,祭酒。興,筵末坐啐酒。降筵拜,賓答拜。冠者奠爵于薦東,立于筵西。徹薦爵,筵尊不徹(121)。加皮弁,如初儀。再醮,攝酒(122)。其他皆如初。加爵弁,如初儀。三醮,有干肉折俎(123),嚌之(124),其他如初。北面取脯見于母。若殺(125),則特豚(126),載合升(127)。離肺實(shí)于鼎(128),設(shè)扃鼎(129)。始醮,如初。再醮,兩豆、葵菹、蠃醢、兩籩、栗脯(130)。三醮,攝酒如再醮,加俎,嚌之,皆如初,嚌肺,卒醮,取籩脯以降,如初。

  若孤子,則父兄戒宿(131)。冠之日,主人紒而迎賓(132)。拜、揖、讓,立于序端,皆如冠主(133),禮于阼。凡拜,北面于阼階上。賓亦北面于西階上答拜。若殺,則舉鼎陳于門外(134),直東塾(135),北面。

  若庶子(136),則冠于房外,南面,遂醮焉。冠者母不在(137),則使人受脯于西階下。

  戒賓曰(138):“某有子某,將加布于其首(139)。愿吾子之教之也(140)。”賓對(duì)曰:“某不敏(141),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142),敢辭。”主人曰:“某猶愿吾子之終教之也。”賓對(duì)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宿曰:“某將加布于某之首,吾子將蒞之(143),敢宿。”賓對(duì)曰,“某敢不夙興!”始加,祝曰:“令月吉日(144),始加元服(145)。棄爾幼志(146),順爾成德,壽考惟祺(147),介爾景福(148)。”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duì)柗?49),敬爾威儀,淑慎爾德(150),眉?jí)廴f年(151),永受胡福(152)。”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153)。兄弟具在,以成厥德(154)。黃耇無疆(155),受天之慶。”醴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156)。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157),壽考不忘。”醮辭曰:“旨酒既清(158),嘉薦亶時(shí)(159),始加元服。

  兄弟具來,孝友時(shí)格(160),永乃保之。”再醮曰:“旨酒既湑(161),嘉薦伊脯(162)。乃申?duì)柗Y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163)。”

  三醮曰:“旨酒令芳,籩豆有楚(164),咸加爾服,肴升折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165)。爰字孔嘉(166),髦士攸宜(167)。宜之于假(168),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169),唯其所當(dāng)。”

  屨,夏用葛(170),玄端黑屨,青絇繶純(171),純博寸(172)。素積白屨,以魁柎之(173);緇絇繶純,純博寸。爵弁纁屨,黑絇繶純。純博寸。冬,皮屨可也。不屨繐屨。(174)。

  [記]冠義(175)。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176),齊則緇之(177)。

  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178)。”冠而敝之可也(179)。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180)。醮于客位,加有成也(181)。三加彌尊(182),諭其志也(183)。冠而字之,敬其名也(184)。委貌(185),周道也;章甫(186),殷道也;毋追(187),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188),三王共皮弁、素積(189)。無大夫冠禮,而有其昏禮。古者五十而后爵(190),何大夫冠禮之有?公侯之冠禮也,夏之末造也(191)。天子之元子猶士也(192),天下無生而貴者也。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193)。以官爵人,德之殺也(194)。死而謚,今也。古者生無爵,死無謚。

  【注釋】

  (1)從“士冠禮”至“宗人告事畢”,述占筮冠禮日期的儀式。筮:用蓍草占卦,通過《易經(jīng)》來判斷吉兇。這里指占筮行加冠禮的日期。廟:禰廟,即父廟。

  (2)主人:指冠者的父兄。玄冠:朝服冠名,用黑色絲織品制成。

  (3)朝服:君臣朝會(huì)時(shí)穿的禮服,以十五升布(1200縷線織成的布)制成,工極細(xì)。古代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衣與冠同色,故此朝服之衣亦應(yīng)為黑色。下文行加冠禮時(shí)主人服玄端,而不服朝服。玄端與朝服,衣同裳異。朝會(huì),早朝見,服朝服;晚朝見,服玄端。是朝服尊于玄端。

  (4)緇帶:黑色絲織品制成的大帶。

  (5)素■(b@):白色皮革制成的蔽膝。素,白色;■,蔽膝,皮制。裳與■同色,故朝服之裳亦白色。

  (6)即:就。門東:廟門外東方。

  (7)西面:面朝西。

  (8)有司:主人之胥徒中有專職的人。下文“筮者”、“卦者”、“宰”、“宗人”之屬皆統(tǒng)稱有司。如主人服:與主人穿同樣的禮服。

  (9)北上:以北為上首。

  (10)筮:筮卦所用的蓍草,筮用五十根蓍草。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席鋪地。此席指下文布席所用的席。士用蒲席。

  (11)所卦者:用來畫地計(jì)爻和書卦的工具。記爻用木,書卦用版。筮時(shí),三變成一爻,用木畫地記之。每卦六爻,十八變成一卦,記于版上。

  (12)具饌:陳設(shè)卜具。西塾:門側(cè)有堂,稱為塾,門東西兩側(cè)內(nèi)外各兩堂。此處西塾指門外西堂。

  (13)布席:鋪席于地,此為供筮卦用的筮席。席亦稱筵。闑(ni8):門中央所樹木條。閾:門檻。闑西閾外:門外中央偏西的地方。

  (14)筮人:有司中掌卜筮者。策:占筮時(shí)用的蓍。

  (15)韇(d*):蓍草筒。上韇:韇的上部,即韇蓋。下韇盛蓍草。兼:并。兼執(zhí)之:一手執(zhí)上韇,一手執(zhí)下韇。

  (16)進(jìn):前,由西方前行近于主人之位。受命:領(lǐng)受筮命。

  (17)宰:有司中主政教者。自右:由主人的右邊。少退:比主人稍退后一些。贊:佐助。贊命:佐主人告知要占筮的內(nèi)容。

  (18)右還:向右北行回至筮席。

  (19)即席:就席。

  (20)卦者:有司中負(fù)責(zé)畫地記爻者。

  (21)卒筮:六爻皆筮畢。卒:已、畢。書卦:筮人把筮得的卦記在版上。(22)主人受祝,反之:主人看所筮得之卦后,還給筮人。反,返、還。

  (23)旅:眾。占:此處指以《易經(jīng)》卦爻辭預(yù)測(cè)吉兇。旅占卒:筮人與其屬下預(yù)測(cè)吉兇完畢。進(jìn)告吉:進(jìn)前告訴主人筮得吉卦。

  (24)遠(yuǎn)日:以后的日期。筮遠(yuǎn)日:如一月中上旬筮占不吉,乃更筮中旬,若中旬不吉,則更筮下旬。

  (25)宗人:《周禮·春官》謂都宗人,掌都宗祀之禮;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皆由王朝設(shè)置。諸侯,大夫、士也有宗人,主持禮事,由家臣擔(dān)當(dāng)。即有司中主禮者。告事畢:告知主人筮日之事結(jié)束。

  (26)從“主人戒賓”至“亦如之”,述戒賓、筮賓、宿賓之儀。戒:告。賓:這里指主人的僚友。戒賓:告請(qǐng)僚友使來觀禮。

  (27)禮辭:一辭而許。二辭而許叫作固辭,三辭不許叫做終辭。戒賓時(shí)的應(yīng)對(duì)之辭,見下文。

  (28)再拜:拜兩次。戒賓為主人親至賓家大門外戒之,故此處言主人退,賓拜送。(29)前期三日:加冠之期前三日。期指冠期。

  (30)筮賓:前言戒賓,是廣泛通知僚友。此言筮賓,是在諸僚友中專筮一人為行冠禮時(shí)主持加冠的正賓。

  (31)宿:進(jìn),豫召之使來。宿賓:上所戒之賓為眾僚友,此所宿之賓指主加冠之正賓,即上所筮之賓。眾僚友可來可不來,故戒而不必宿。加冠之正賓必來,故既戒又復(fù)宿之。

  (32)門左:門東邊。凡禮,門東為主人之位。主人親至賓家宿賓,此時(shí)賓為主,主人為客,故賓在門東邊迎接主人。

  (33)贊:佐助。贊冠者:佐正賓行加冠禮者,其地位稍低于賓。此贊冠者亦在前所戒眾賓之列。

  (34)從“厥明夕”至“告期于賓之家”,述約定行冠禮時(shí)辰的儀式。厥:其。厥明夕,賓宿的第二天,即行冠禮前一日傍晚。為期:約定時(shí)間。

  (35)兄弟:主人的親戚。包括內(nèi)外姻親。

  (36)宿服:朝服。

  (37)擯者:有司中佐主人行禮者,在主人稱擯,在客人稱介。請(qǐng)期:請(qǐng)主人告加冠的時(shí)辰。(38)質(zhì)明:質(zhì):正,正明。行事:行加冠之事。

  (39)從“夙興”至“賓升則東面”,述加冠日的陳設(shè)。夙:早。夙興:早起。

  (40)洗:■洗用的接水器,形似淺盆。直:當(dāng),正對(duì)著。榮:屋翼。東榮:屋東前翼。

  (41)堂:正堂,即室和房壁之前,東西序之間的地方。南北以堂深:洗在與東榮垂直的南方,與堂之間的距離和堂的深度(南北跨度)相等。

  (42)房:屋有室有房,在堂與東西夾室之北,室在西,房在東。或謂有東西兩房,室在中。墉:墻。西墉:房的西墻,即房與室相隔的墻。

  (43)東領(lǐng):衣領(lǐng)朝東。

  (44)爵弁:冠名,其尊僅次于冕,赤色微黑,其狀如爵頭,用三十升(2400縷)葛布做成。爵弁服:士為君助祭時(shí)穿的禮服,行冠禮時(shí)為第三加所穿之服。服陳于房中,冠在堂下(見下文)。此處言爵弁服,是以冠名服,不是說冠也陳于房中。下“皮弁服”例此。纁裳:淺絳色的下衣(裙)。純衣:絲衣。唯冕與爵弁服衣用絲,其他皆用布制成。衣與帶同色。韎(m8i)■(g6):祭服上的蔽膝,用茅蒐(茜草)染成赤黃色。

  (45)皮弁:冠名,用白鹿皮制成。皮弁服:視朔時(shí)君臣同穿的禮服,此為第二加之服,卑于爵弁服。衣與冠同色,故不言衣。素積:白裳。積:辟積,即衣服褶子,此指下衣腰部的褶子。

  (46)玄端:端:正。玄端即玄衣,言端,取其正義。此為晚朝時(shí)穿的禮服,乃始加之服。玄端服上衣與朝服同,唯裳異,故說:“玄裳、黃裳、雜裳可也。”上士用玄裳,中士服黃裳,下士服雜裳。此處玄端之所以不以冠名服,是因?yàn)槭技哟骶l布冠。雜裳:其色前玄后黃。爵■:用赤黑色的皮革制成的蔽膝。爵通雀,亦黑色。

  (47)緇布冠:冠名,用黑色布制成,無纓飾,為初加之冠。此冠只初加冠時(shí)用一次,平時(shí)不用。庶人則常戴。缺項(xiàng):缺同頍(kuǐ)。頍:一種發(fā)飾。緇布冠無笄,故用頍圍繞發(fā)際結(jié)于項(xiàng)中,上綴于冠武(冠上的結(jié)帶),用以固定冠,稱作頍項(xiàng)。組:絲織的帶子。纓:系在頷下的帽帶。屬:著,連結(jié)。青組纓屬于缺:即用青色絲帶兩條,連結(jié)在缺項(xiàng)的兩旁,用作冠纓。纚(xǐ):束發(fā)巾。廣終幅:盡整幅布寬。古代布每幅寬二尺二寸。以上缺項(xiàng)、青組纓、緇纚,并為加緇布冠所用之物。

  (48)笄:籫。纮:冠冕上的紐帶,從頷下上結(jié)開笄的兩端。纁邊:組用赤色鑲邊。以上笄與緇組纮,為加皮弁、爵弁所用之物。

  (49)篋:一種狹而長的箱子。同篋:指上缺項(xiàng)、青組纓、緇纚、皮弁笄、爵弁笄、纮等物,同裝于一篋中。

  (50)櫛:梳子。簞:盛飯或衣物的竹器,方的叫笥,圓的叫簞。櫛實(shí)于簞:用簞盛櫛。

  (51)蒲筵:蒲葦席。在南:在服、篋、簞之南。

  (52)側(cè):獨(dú),無偶。尊:此處作動(dòng)詞用,設(shè)置酒。■(wǔ):一種瓦制的盛酒器。醴:甜酒,有糟。

  (53)在服北:在所陳衣服的北邊。

  (54)篚:盛物的竹器,長方形。圓曰篚。勺:舀酒器,青銅制。觶:一種飲酒器,形似尊而小,青銅制。角柶:古代禮器,如匙,用來舀取食物,用角制成。有篚實(shí)勺觶角柶:勺、觶、■都盛在篚中。

  (55)脯醢(h3i):脯:干肉,盛于籩;醢:肉醬,盛于豆。

  (56)匴(su3n):竹器,冠箱。各一匴:三種冠各盛于一只匴中。

  (57)西坫(di4n):坫:土臺(tái),在堂角,堂東、西各一坫。西坫南:在堂下對(duì)著西站的南邊。執(zhí)以待以西坫南:有司三人各執(zhí)一匴在西坫南邊等候。

  (58)從“主人玄端”至“立于外門外”,述主賓各就內(nèi)外位之儀。阼階:堂前東階。阼猶酢,為主人答酬賓客之位。西階則為賓位。

  (59)東序:正堂東西兩面墻稱東西序。兩序外是東西夾、廂。

  (60)畢袗(h5n)玄:畢:盡;袗玄:玄衣玄裳,上下同色。即同穿玄衣玄裳、緇帶■。

  (61)負(fù):相背而立。東塾:此指廟門內(nèi)東堂。負(fù)東塾:即背向東塾站立。(62)將冠者:指加冠的對(duì)象。此時(shí)尚未加冠,稱“將冠者”,始加之后,稱冠者。采衣:未冠時(shí)的童子服,緇布衣,其衣服之緣飾、大帶及束發(fā)纚,皆用朱錦。紒(j@):束發(fā)為髻。

  (63)房中:室東房?jī)?nèi)。

  (64)外門:大門。士二門,即大門和寢門。冠禮行于廟,相對(duì)于廟門而言,大門為外門。

  (65)從“擯者告”至“西面南上”,述迎賓之儀。告:出請(qǐng)事于賓,入告主人。

  (66)門左:大門東側(cè),出以東為左。

  (67)每曲揖:曲,折,轉(zhuǎn)彎。周制,左廟右寢,廟在寢東。故進(jìn)大門必向東轉(zhuǎn)以至廟。進(jìn)外門轉(zhuǎn)彎東行,到正對(duì)廟門時(shí)轉(zhuǎn)彎北行入廟門。每轉(zhuǎn)一個(gè)彎都相對(duì)而揖,叫做每曲揖。

  (68)三揖至于階:階:廟堂前東西二階。進(jìn)廟后主人與擯東行,賓與贊者西行,相對(duì)一揖;主人東行至垂直于東階堂途的位置時(shí),北轉(zhuǎn)彎,賓西行至垂直于西階的堂途時(shí)亦北轉(zhuǎn)彎,此時(shí)又一揖;門至堂間的庭中有碑,臨碑又一揖。故說三揖至于階。

  (69)三讓:讓:主人讓賓先登階。三讓然后登階上堂。

  (70)序端:序南頭。主人立于東序端。

  (71)從“主人之贊者”至“如加皮弁之儀”,述三次加冠之儀。筵:布設(shè)筵席,此處作動(dòng)詞用。

  (72)奠:停、置于地。

  (73)坐:席地而坐,兩膝跪地,雙腳向后,臀部坐于腳跟上。櫛:梳理頭發(fā)。設(shè)纚:梳理迄,以纚束發(fā)。

  (74)賓降,賓降,由西階下堂。

  (75)賓辭:主人亦隨同賓由阼階下堂,賓辭謝之,大意是說主人無事不必降。

  (76)盥卒:盥洗完畢。

  (77)正纚:正:使端正。前贊者已設(shè)纚,賓是主持冠禮的人,這里的正纚,是表示親其事的意思。

  (78)一等:一級(jí)臺(tái)階。

  (79)項(xiàng):冠后側(cè)叫作項(xiàng)。進(jìn)容:講趨行時(shí)的容止。容:儀容端正,舒揚(yáng)。鄭玄注云:“進(jìn)容者,行翔而前,鸧焉。”形容行走時(shí)張開兩臂,神貌舒揚(yáng)。

  (80)祝:有祝辭,見下文。

  (81)贊者卒:卒:終。指完成加緇布冠所需的設(shè)缺項(xiàng)、結(jié)纓等事。

  (82)櫛:二加皮弁之前,除去緇布冠,需重新梳理頭發(fā)。設(shè)笄:笄有二,此指束發(fā)髻所用的笄,非指用以固冠的笄。固冠之等,在加冠時(shí)由正賓自設(shè)。

  (83)卒纮:把纮系結(jié)于笄的左右兩端。

  (84)從“徹皮弁”至“賓答拜”,述賓醴冠者之儀。

  (85)筵于戶西:布席于戶西。戶西:寢廟以室為主,故此戶西指室門的西邊。

  (86)側(cè)酌:自酌。側(cè):特,無偶。

  (87)加?xùn)疲仓河糜z盛醴,把柶口朝下放于觶上。柶不用時(shí)口朝下放,用時(shí)則口朝上。面葉:面:朝前;葉:柶頭。面葉,即柶頭朝前,柶柄在后。

  (88)面枋(b@ng):柄朝前。枋即柄。此處面枋,是為了冠者接枋祭醴方便。

  (89)薦:進(jìn),獻(xiàn)。薦脯醢:贊冠者將脯醢進(jìn)置于筵前。

  (90)右祭脯醢:用右手祭脯醢。祭脯醢:謂食前祭創(chuàng)造此食物者,凡祭食,皆表現(xiàn)此不忘其初之意義。

  (91)以柶祭醴三:用柶舀醴而祭之,凡三次。

  (92)啐(cu@):嘗。啐醴:只嘗但不盡飲。

  (93)建柶:建柶。即把柶插于觶中。

  (94)奠觶:放觶于地上。

  (95)從“冠者奠觶”至“母又拜”,述冠者見母之儀。薦東,脯醢的東邊。薦即獻(xiàn)脯醢。

  (96)適:往。東壁:屋東宮墻,東壁有小門叫闈門,母在闈門外。婦人入廟須從闈門入。

  (97)拜受:拜而接脯。男女間行禮,婦人拜兩次,男子拜一次,稱作俠拜。子已成人,故母對(duì)子亦俠拜。

  (98)自“賓降”至“冠者對(duì)”,述賓為冠者命字之儀。

  (99)字之:命字。字在此為動(dòng)詞。男子二十而冠,根據(jù)原名之涵義取一別名叫作字,或叫表字。

  (100)對(duì):應(yīng)。

  (101)從“賓出”至“如見母”,述冠者見兄弟、贊者及姑姊之儀。

  (102)次:門外更衣處,用布或竹席搭成。

  (103)入見姑姊:姑姊在寢不在廟。入見即出廟門入寢門見之。

  (104)從“乃易服”至“鄉(xiāng)先生”,述冠者見君等禮儀。易:更、換。

  (105)奠摯:奠:獻(xiàn)、停、置。古時(shí)卑者見尊者,禮物不親授,奠于地。摯:初見的禮物。士摯用雉。鄉(xiāng)大夫:周代官名,掌一鄉(xiāng)之政教。或謂鄉(xiāng)大夫乃“卿大夫”之誤。鄉(xiāng)先生:年老致仕歸鄉(xiāng)的卿大夫。

  (106)從“乃醴賓”至“歸賓俎”,述醴賓、送賓之儀。醴賓:禮賓。壹獻(xiàn)之禮;主人酌酒敬賓叫作獻(xiàn)。壹獻(xiàn),敬酒一次,無亞(二次)獻(xiàn)。

  (107)酬賓:主人獻(xiàn)賓畢,賓回敬主人,叫作酢,主人復(fù)答敬賓,叫作酬。一獻(xiàn)、一酢、一酬,禮成。

  (108)束帛儷皮:束帛:帛五匹為束,每束從兩端卷起,共十端。儷皮:兩張鹿皮;儷,兩;皮,鹿皮。飲賓又贈(zèng)財(cái)物,是為表達(dá)主人對(duì)賓的厚意。

  (109)贊者皆與:此處贊者,指眾賓;與:參與。眾賓亦一同飲酒。

  (110)贊冠者為介:贊冠者即上贊賓行加冠禮者。為介:指為正賓介,非指眾賓。

  (111)歸賓俎:俎:設(shè)筵或祭時(shí)盛牲器。歸賓俎,即使人將牲送至賓之家。

  (112)從“若不醴”至“取籩脯以降如初”,述冠于醮法。

  (113)醮用酒:加冠之禮有醮、醴兩種儀式。飲酒無酬酢叫作醮。醮法與醴法儀節(jié)稍有不同。

  (114)房戶之間:房之西,室門之東。

  (115)禁:承酒尊的器具。名為禁,取禁戒,飲酒有所節(jié)制之義。

  (116)玄酒:即水。按后人解釋,太古無酒,以水當(dāng)酒。水色黑,故稱玄酒。玄酒不用而設(shè)立,乃不忘古始之義。

  (117)南枋:柄向南。

  (118)洗有篚:洗指設(shè)于東屋翼前之洗。洗西置篚,用以盛勺觶。

  (119)南順:以北為上。

  (120)賓降取爵于篚:爵在洗西篚中,酒在堂上。醮法,賓自酌酒,故降取爵。與上醴法不同。

  (121)徹薦爵,筵尊不徹:薦、爵,每次加冠須更設(shè)。故徹;筵尊三加并用,故不徹。醴法三加共一醴,醮法則三加三醮。此亦醴與醮的一個(gè)不同之點(diǎn)。

  (122)攝酒:對(duì)酒加以整理、撓攪、添益。

  (123)折俎:將牲體解節(jié),折盛于俎,稱為折俎。

  (124)嚌(j@):嘗。

  (125)殺:殺牲。

  (126)特豚:特:一;豚:小豬。特豚即一只小豬。

  (127)載合升:牲煮于鑊(無足鼎),叫作烹;由鑊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載;合牲之左右體,叫作合。載合升,謂用整牲。

  (128)離肺:離:割開。把肺切割開,以便于祭時(shí)用。

  (129)扃(jiōng):貫通鼎的兩耳,用以抬鼎的橫杠。鼏(m@):鼎蓋。

  (130)葵菹(&):一種腌菜。蠃(luǒ)醢:蠃:蝸牛。蠃醢即蝸牛醬。

  (131)從“若孤子”至“受脯于西階下”,述孤子、庶子冠法。孤子:此處指無父的嫡子。父兄:指冠者的伯父、叔父及諸從兄。

  (132)主人:指將冠的孤子,無父,故以主人身份迎賓;此時(shí)尚未冠,故紒。  (133)冠主:冠者親父。

  (134)舉鼎陳于門外:門外指廟門外。父在則鼎不陳于外。

  (135)直東塾:正對(duì)著東塾。在東塾之南。

  (136)庶子:與嫡子相對(duì),即妾所生子。

  (137)母不在:不在,謂因故(或歸寧,或有外戚喪服未除等原因)而不在,非謂去世。死稱作“沒”。

  (138)從“戒賓曰”至“仲、叔、季唯其所當(dāng)”,述行冠禮時(shí)各種應(yīng)對(duì)之辭。  (139)加布:即加冠。初加為緇布冠,故稱。

  (140)吾子:吾:主人自稱。子:對(duì)男子之美稱。

  (141)不敏:不才,不聰明。乃自謙之辭。

  (142)病:猶辱,亦謙辭。

  (143)蒞:臨。

  (144)令:善。

  (145)元:首,頭。

  (146)棄爾幼志:棄:除掉;爾:你;幼志:童稚之心。

  (147)順爾成德,壽考惟祺:順:與慎通;成德:成人之德。壽考:長壽。祺:祥,福。

  (148)介爾景福:介:助;景:大。

  (149)申:重復(fù)。

  (150)淑:善。

  (151)眉?jí)郏洪L壽。眉,指老人的長眉毛,象征高壽。

  (152)胡:遠(yuǎn)。

  (153)咸加:皆加。指三次加冠。

  (154)厥:其,此指冠者。

  (155)黃耇(gǒu):老人,此言長壽。黃:老人白發(fā)落后而生黃發(fā);耇:老人面如凍黎,其色如浮垢。

  (156)嘉薦:嘉:善;薦:脯醢。

  (157)休:美。

  (158)旨:味美。

  (159)亶(d3n):誠。

  (160)孝友時(shí)格:孝:敬父母;友:善兄弟;時(shí):是;格:至。謂極盡孝友之道。(161)湑(xǔ):清。

  (162)伊脯:伊:惟。脯:脯醢。四字成句,脯諧音,故略去醢字。

  (163)祜:福。

  (164)楚:陳列貌。

  (165)昭:明。

  (166)爰,于;孔:甚。

  (167)髦士:俊士。攸:所。

  (168)于假:為大。于:猶為:假:大。

  (169)伯某甫、仲、叔、季:即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之略。伯、仲、叔、季:排行的次序。某:代字。甫:男子之美稱。

  (170)自“屨,夏用葛”至“不屨繐屨”,述三服所用之屨。屨:古時(shí)一種單底鞋。屨與裳同色。夏用葛:葛:葛布。夏天用葛布制成的屨。

  (171)青絇繶純:絇(q*):鞋頭裝飾,形如刀鞘鼻,有孔,可系鞋帶。繶(y@):綴于屨牙底相接的縫中用以飾屨的圓絲帶。純(hǔǔn):屨緣的鑲邊。以上三種飾物,皆青色。

  (172)博寸:寬一寸。博:寬、廣。

  (173)以魁柎之:魁:大蛤;柎:涂注。即以蛤灰涂注之使白。

  (174)繐屨:用細(xì)而疏的麻布做成的服喪所穿的屨。

  (175)從“記”以下至篇末,為本篇后《記》。《記》是對(duì)經(jīng)文的補(bǔ)充和闡發(fā),其中有對(duì)古代禮儀的補(bǔ)記,有關(guān)于禮的意義和凡例的說明等。《儀禮》十七篇,除《士相見禮》、《大射禮》、《少牢饋食禮》、《有司徹》四篇之外,余十三篇皆有《記》。傳統(tǒng)認(rèn)為《記》為孔子后學(xué)作,其寫作年代在孔子之后,子夏之前。

  (176)大古:大,通“太”。古人太字多不加點(diǎn),如大極、大廟之類。后人加點(diǎn),以別大小之大。即太古,指堯舜以前年代。冠布:戴白布冠。

  (177)齊(h1i)則緇之:齊,古通“齋”。齋戒。緇之:染成黑色,即言將祭齋戒,染之成黑色。

  (178)緌(rul):冠的纓飾:結(jié)在頷下用以固冠的帶子叫作纓;結(jié)后剩余下垂作為裝飾的部分叫作緌。“未之聞也”:是說沒有聽說過緇布冠有纓飾之事。此引孔子語說明太古冠無纓飾。

  (179)冠而敝之可也:敝,棄。緇布冠只在初加冠時(shí)用,其意義在于重古始,平常不用,故說“冠而敝之可也”。

  (180)著代:著:明。即表明子將代父之義。

  (181)加有成:加禮于有成德之人。使甫成年之士知其對(duì)國家、宗廟的責(zé)任。  (182)三加彌尊:彌:益、愈、更。次加皮弁尊于緇布冠;三加爵弁又尊于皮弁,是后者尊于前者。

  (183)諭其志也:教導(dǎo)勸諭,使其立志于修德,不斷上進(jìn)。

  (184)敬其名:名受于父母,在君父前稱名,他人之前稱字,此顯示對(duì)受之于父母之名的敬重。

  (185)委貌:周代冠名,以黑色絲織品制成,或謂即玄冠。委:安,取安正容貌之義。“委貌”及“章甫”、“毋追”,皆常服,猶上加冠畢服玄冠之義。

  (186)章甫:殷代冠名,或謂即緇布冠。章:明。章甫,取表明丈夫之義。

  (187)毋(móu)追(du9):夏代冠名。毋:無義,發(fā)語詞。追:即堆。此以形名冠。

  (188)周弁、殷冔(xu)、夏收:此因上三加爵弁而記之。弁:爵弁,經(jīng)專言弁,即指爵弁。殷稱冕作冔。冔與■音近,■即覆,取覆首之義。夏稱冠作收,取收斂發(fā)之義。

  (189)共皮弁、素積:此再加所同用。再加之所以在三加后記之,是因?yàn)榍笆技印⑷樱煌藙t三代相同。

  (190)五十而后爵:五十歲才能命為大夫,此論“士冠禮”亦行于大夫。

  (191)夏之末造:造:作。此言公侯冠禮與士同,無獨(dú)立的冠禮。公侯冠,夏末始作。

  (192)元子:天子和諸侯的嫡長子。

  (193)象賢:法賢。此言元子能取法先祖之賢德,故繼世立為天子或諸侯。此以說明“天下無生而貴者”之義。

  (194)德之殺(sh4i):殺:等差。即言德有高低之不同,德高者命以大官,德下者命以小官。

  (195)謚:死后追加稱號(hào)叫作謚。

  【譯文】

  士加冠的禮儀:在禰廟門前占筮加冠的吉日。主人頭戴玄冠,身穿朝服,腰束黑色大帶,飾白色蔽膝,在廟門的東邊就位,面朝西方;主人的屬吏身著與主人相同的禮服,在廟門的西邊就位,面朝東方。以北為上首。蓍草、蒲席和記爻、記卦所用的卜具,都陳放在廟門外的西塾中。約在門外的中部,即門檻外,門中所豎短木(闑)偏西的地方布設(shè)筮席,筮席面朝西方。筮人手持蓍草,抽開裝著蓍草的蓍筒蓋,一手持蓋,一手持蓍筒下部,進(jìn)前接受主人的吩咐。宰在主人右方稍靠后的地方佐主人發(fā)布占筮之命。筮人應(yīng)答后右轉(zhuǎn)彎回到筮席,就席坐下,面朝西方。卦者的位置在筮人的左邊。占筮完了,筮人將筮得的卦寫在版上,拿去給主人看。主人接過去看畢,還給筮人。筮人回至筮席,面向東方,與他的屬下共同占筮,占筮完畢,進(jìn)前報(bào)告主人筮得吉卦。如果占筮結(jié)果不吉,就占筮以后的日期,其儀式與前相同。占筮結(jié)束,撤去筮席,宗人宣布筮日之事結(jié)束。

  主人至眾賓家門告以“冠禮”日期,并請(qǐng)參加,他們辭謝一次便應(yīng)許了。主人兩拜賓,賓答拜。主人回,賓拜送主人。在將行加冠禮之前三日,舉行占筮正賓的儀式,與占筮日期的儀式相同。于是,主人再次前往邀請(qǐng)正賓。正賓身穿與主人相同的禮服,迎出大門外東方,面朝西方兩拜主人,主人面朝東答拜正賓。然后主人(致辭)邀請(qǐng)正賓,正賓應(yīng)許。主人對(duì)正賓兩拜,正賓答拜。主人退下,正賓拜送。邀請(qǐng)贊冠者一名,儀式與邀請(qǐng)正賓相同。

  第二天,即行加冠禮前一天的傍晚,舉行約定行冠禮時(shí)辰的儀式,地點(diǎn)在廟門外。主人站立在門外東邊,眾親戚站在主人南邊稍靠后一些的地方,面朝西方,以北為上首。主人的屬吏都身穿朝服,站在廟門外西邊,面朝東方,以北為上首。擯者請(qǐng)問加冠禮的時(shí)辰。宰告知說:“明晨正天明時(shí)舉行。”擯者轉(zhuǎn)告親戚和眾屬吏。宗人宣布約期的儀式結(jié)束。擯者到眾賓家通告行加冠禮的時(shí)辰。

  清晨早起,在正對(duì)東屋翼的地方設(shè)置洗,洗與堂之間的距離與堂深相等。水設(shè)置在洗的東邊。禮服陳設(shè)在東房?jī)?nèi)西墻下,衣領(lǐng)朝東方,以北為上首。先是爵弁服:淺絳色裙、絲質(zhì)黑色上衣、黑色大帶、赤黃色蔽膝。其次是皮弁服:白色裙、黑色大帶、白色蔽膝。再次是玄端服:黑裙、黃裙、雜色裙都可以,黑色大帶、赤黑色蔽膝。然后是加緇布冠所用的頍項(xiàng)、系結(jié)在頍上的青色冠纓、六尺長整幅寬的黑色束發(fā)巾、加皮弁所用的簪子、加爵弁所用的簪子、鑲著淺紅色邊飾的黑色絲質(zhì)冠帶,以上物品同裝于一只箱子里。梳子放在簞中。蒲葦席兩張,放置在(禮服、箱、簞的)南邊。在禮眼的北邊,單獨(dú)設(shè)置一■醴。又有勺、觶、角制的小匙,盛在筐篚中,還有干肉和肉醬(盛于籩豆中),以南為上首。爵弁、皮弁、緇布冠,各盛在一個(gè)冠箱里,主人的屬吏(三人)各持一只冠箱,等候在西坫的南邊,面朝南,以東方為上首,正賓登堂后則轉(zhuǎn)而面朝東方。

  主人身著玄端,赤黑色蔽膝,站立在東階下邊正對(duì)東序的地方,面朝西方。眾親戚全都身著黑色的衣裳,站在洗的東邊,面朝西方,以北為上首。擯者身穿玄端,背朝東塾站立。將冠者身穿采衣,頭梳發(fā)髻,站在房中,面朝南方。正賓身穿與主人相同的禮服,贊冠人身著玄端相隨,站立在大門外邊。

  擯者出門請(qǐng)賓入內(nèi),并通報(bào)主人。主人出至大門東邊迎接,面朝西兩拜,正賓答拜。主人向贊冠人作揖行禮,又與正賓相對(duì)一揖,然后先進(jìn)入大門。每到轉(zhuǎn)彎的地方,主人必與賓相對(duì)一揖。至廟門前,主人揖請(qǐng)正賓進(jìn)入廟門。如此相對(duì)三揖,到達(dá)堂前階下,相互謙讓三次,主人上堂,站立在東序南端,面朝西方。賓的位置在西序(南端),面朝東方。贊冠人在洗的西邊洗手后,登堂站立在房中,面朝西,以南邊為上首。

  佐助主人的人在東序邊稍靠北的地方布設(shè)筵席,面朝西方。將冠者從房?jī)?nèi)出至堂上,面朝南方。贊冠人把束頭巾、簪子、梳子等物放置在席的南端。正賓對(duì)將冠者拱手一揖。將冠者即席坐下。贊冠人也坐下,為將冠者梳理頭發(fā),并用頭巾束發(fā)。正賓下堂,主人也下堂,賓辭謝,主人應(yīng)答。正賓洗手完畢,與主人相對(duì)一揖,相互謙讓一番,然后上堂。主人也上堂,回到原位。正賓在筵席前坐下,為將冠者整理束發(fā)巾。然后站起,由西階下一級(jí)臺(tái)階,持冠的人升上一級(jí)臺(tái)階,面向東把緇布冠交給正賓。正賓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儀容舒揚(yáng)地前行至席前,然后致祝辭,如先前一樣坐下,為將冠者加緇布冠。然后起立,回到原來的位置。贊冠人為冠者加頍項(xiàng),系好冠纓,完畢。冠者站起,正賓對(duì)他作揖行禮。冠者進(jìn)入房?jī)?nèi),穿上玄端服、赤黑色蔽膝,從房中出來,面朝南方。正賓對(duì)冠者行揖禮,冠者即席坐下。贊冠人為他梳理頭發(fā),插上簪子,正賓下堂洗手,然后為他整理束發(fā)巾,都與初加冠的儀式相同。正賓由西階下兩級(jí)臺(tái)階,接過皮弁,右手持冠后端,左手持前端,進(jìn)前致祝辭,為冠者戴上,儀式與初加冠相同。正賓回到原位。

  贊冠人為冠者結(jié)好皮弁冠的紐帶。冠者站起,正賓對(duì)他拱手作揖。冠者進(jìn)房?jī)?nèi),穿上白色裳、白色蔽膝,儀容端正,從房中出來,面朝南方站立。正賓由西階下三級(jí)臺(tái)階,接過爵弁為冠者戴上。冠者穿上淺紅色裙、赤黃色蔽膝。其他與加皮弁冠的儀式相同。

  撤去皮弁冠、緇布冠、梳子、筵席等物,進(jìn)入房中。佐助主人的人在室門西邊堂上布設(shè)筵席,面朝南方。贊冠人在房中洗觶,獨(dú)自斟醴,把小匙口朝下放在觶上,匙頭朝前。正賓對(duì)冠者作揖行禮,冠者即席,在席西端,面朝南方。正賓在室門的東邊接觶在手,把小匙放在觶上,匙柄朝前,進(jìn)至筵席前面,面朝北方。冠者在席西邊行拜禮,接觶在手,正賓面朝東答拜。贊冠人把干肉和肉醬進(jìn)置于席前。冠者即席坐下,左手持觶,右手祭干肉和肉醬。然后用角質(zhì)的小匙祭醴三番,站起。在席的西頭坐下,嘗醴。把小匙插置觶中,起立。然后走下筵席,坐下,把觶放在地上,對(duì)正賓行拜禮,手持醴觶起立。正賓答拜。

  冠者把觶放在籩豆東邊地上,走下筵席,面朝北坐下取干肉。然后從西階下堂,行至東墻闈門外,面朝北拜見母親。母親拜受干肉,冠者拜送,母親再次拜冠者。

  正賓下堂,在與西序相對(duì)的地方站定,面朝西方。主人下堂,回至原來上臺(tái)階前的位置。冠者站立在西階東邊,面朝南方。正賓為冠者命字,冠者應(yīng)答。

  正賓退出,主人送出廟門外,請(qǐng)以醴禮酬正賓。正賓辭讓一次后應(yīng)許,至更衣處等候。冠者拜見眾親戚,親戚向冠者兩拜,冠者答拜。然后拜見贊冠人。冠者面朝西行拜禮,儀式與拜見親戚相同。又進(jìn)寢宮拜見姑母、姊姊,儀式與拜見母親時(shí)相同。

  然后更換禮服,戴玄冠,穿玄端服,飾赤黑色蔽膝。進(jìn)獻(xiàn)禮物,朝見國君。接著攜禮物晉見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

  主人以壹獻(xiàn)之禮宴請(qǐng)正賓。主人以一束錦、兩張鹿皮酬謝正賓。眾賓也都參加宴飲。贊冠人擔(dān)任正賓介。正賓退出,主人送到大門外邊,兩拜正賓。并遣人把牲送至賓家。

  如果不用醴法,則可用酒行醮禮。在房和室門之間設(shè)置兩只酒■,■下設(shè)有酒禁,玄酒(水)放在西邊,上邊放置勺子,勺柄朝南。在洗的西邊設(shè)置筐篚,以北為上首。初次加緇布冠,行醮禮用干肉和肉醬。

  正賓下堂從篚中取爵;主人也下堂,正賓辭讓,與前述儀式相同。正賓洗爵完畢,上堂斟酒。冠者拜接酒爵,正賓答拜,儀式與前相同。冠者即席坐下,左手持爵,右手祭干肉和肉醬,然后祭酒。冠者起立,在席西端坐下嘗酒。下筵席向正賓行拜禮,正賓答拜。冠者在籩豆的東邊放下酒爵,站立在筵席的西邊。撤去籩豆和酒爵,筵席和酒尊不撤。二加皮弁,儀式與初次加冠相同。第二次行醮禮,要對(duì)酒加以整理、添益。

  其他儀式與前述相同。加爵弁的儀式也與前相同。三行醮禮,有干肉、折節(jié)盛于俎的牲體,品嘗它,其他儀式也與前邊相同。冠者面向北取干肉拜見母親。如果殺牲的話,則用一只小豬。把它放入鑊中烹熟,然后合左右牲體把它盛于鼎中。把肺割離開也放在鼎中。鼎上設(shè)置橫杠和鼎蓋。初次行醮禮,儀式與前述相同。第二次行醮禮,用兩只豆,盛腌菜和蝸牛肉醬;兩只籩,盛栗脯。三行醮禮,整理、添酒與第二次相同,有牲體,嘗牲,都與前述儀式相同。并嘗肺。行醮禮完畢,冠者取出籩中的干肉下堂等儀式,也都與前述相同。

  如果將冠者是孤兒,則由他的伯父叔父或堂兄代為通知和召請(qǐng)賓客。加冠那天,將冠者束發(fā)髻迎賓。拜、揖、讓,站立在東序南端,都與冠者父親所行的儀式相同。在阼階上行禮。凡行拜禮,都在阼階上,面朝北方。正賓也同樣在西階上答拜。如果是殺牲,則抬鼎陳放在廟門外邊,正對(duì)著東塾,面朝北。如果冠者是庶子,則在房外加冠,面朝南方,然后行醮禮。如果冠者母親因故不在家,則使人在西階下代母親接受冠者所獻(xiàn)上的干肉。

  告賓時(shí)致辭說:“某人有兒子名某某,將要為他加緇布冠,希望先生能前往教導(dǎo)。”賓致答辭說:“某人不才,恐怕不能勝任此事,有辱先生,所以冒昧推辭。”主人說:“某人仍然期望先生終能前去指教。”賓回答說:“先生再次吩咐,某人怎敢不遵從!”召請(qǐng)正賓時(shí)致辭說:“某人將為某某加緇布冠,先生將光臨,冒昧前來恭請(qǐng)。”正賓回答說:“某人不敢不早起前往!”初次加緇布冠,致祝辭說:“選擇善月吉日,為你戴上緇布冠,去掉你的童稚之心,慎修你成人的美德,屬你高壽吉祥,昊天降予大福。”二加皮弁致辭說:“選擇吉月良辰,為你再戴皮弁冠,端正你的容貌威儀,敬慎你內(nèi)心的德性,愿你長壽萬年,天永遠(yuǎn)降你福祉。”三加爵弁致辭說:“在這吉祥的年月,為你完成加冠的成年禮,親戚都來祝賀,成就你的美德。愿你長壽無疆,承受上天的賜福。”醴禮的致辭說:“醴酒味美醇厚,干肉肉醢芳香,拜受醴薦祭先祖,誠敬以定吉祥。托庇皇天福佑,永保美名不忘。”醮禮的致辭說:“美酒清洌,芳香的脯醢進(jìn)獻(xiàn)及時(shí)。初加緇布冠,親戚都來贊禮。極盡孝友之道,定可永久安保。”第二次行醮禮致辭說:“美酒清潔,脯醢芳香,再加皮弁冠,禮儀井然有秩序。執(zhí)此美酒來祭祝,恭承昊天降大福。”

  第三次行醮禮致辭說:“美酒甘醇芬芳,籩豆陳列馨香,為你完成成年禮,佳肴具陳有折俎。恭承昊天之慶,秉受無疆福祿。”命字致辭說:“禮儀已行齊備,在這善月吉日,宣告你的表字。表字十分美好,正與俊士相配。取字以適宜為大,稟受永遠(yuǎn)保有它,稱呼伯某甫、仲某甫、叔某甫、季某甫,唯其適當(dāng)為美稱。”

  鞋子,夏天穿葛制的。穿玄端服,配以黑鞋,青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鑲邊寬一寸;白色下衣配以白鞋,用大蛤灰涂注增白,緇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爵弁服,配以淺紅色鞋,黑色的鞋頭裝飾、下邊和鞋口鑲邊,鞋口的鑲邊寬一寸。冬天穿皮制的鞋即可。不穿線縷細(xì)疏的布所制的鞋子。

  [記]冠禮的意義:第一次加冠用緇布冠。太古時(shí)戴白布冠,祭祀齋戒,則染成黑色。關(guān)于這種冠纓下的緌飾,孔子說:“我沒有聽說過這種冠有緌飾這種事。”行加冠禮之后,緇布冠就可以棄置不用了。嫡子在阼階上行加冠禮,是要表明子將代父的意義。在客位上行醮禮,則顯示是在為有成人之德的人加冠。三次所加的冠,后來的都比前一次更貴重,是要教喻冠者確立遠(yuǎn)大的志向。加冠之后又命以表字,是要顯示對(duì)所受于父母之名的敬重。委貌,是周代常戴的冠;章甫,是殷代常戴的冠;毋追,是夏代常戴的冠。第三次所加的冠,周代是“弁”,殷代是“冔”,夏代是“收”。第二次加冠的服裝,夏、商、周三代都用皮弁、白色的衣、裳。沒有大夫的加冠禮,但有大夫婚禮。古代人五十歲才能授予爵位,怎么還會(huì)另有大夫的加冠禮呢?公侯另有加冠禮,那是夏末的事情。天子的嫡子,用的也只是“士”禮,這就是說,天下沒有生下來就尊貴的人。諸侯世襲,是因?yàn)槭雷幽苋》ㄏ茸娴馁t德。授人官爵,都以德行的高下等差為標(biāo)準(zhǔn)。士死以后追加謚號(hào),是現(xiàn)在的事。古代士生不為爵,死亦不追加謚號(hào)。

網(wǎng)友關(guān)注

文言文搜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中文| 丰满女邻居的嫩苞张开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免费| 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永久免费精品精品永久-夜色|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在线|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毛片|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人妻在厨房被色诱 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宅宅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欧美最猛性xxxx| 亚洲欧美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四十如虎的丰满熟妇啪啪| 欧美成人怡红院一区二区|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精品| 欧美日韩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国产果冻豆传媒麻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电影院|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不卡| 婷婷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欧美 日韩 人妻 高清 中文| 无套熟女av呻吟在线观看| 久久熟妇人妻午夜寂寞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