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干旱氣候
熱帶干旱氣候也叫熱帶荒漠氣候或熱帶沙漠性氣候,中心地帶約位于南、北半球20--25°。熱帶干旱氣候最熱月溫度普遍升至30℃以上,極端最高溫度都高出50℃,利比亞沙漠曾觀測到58℃的全球最高溫度。溫度年、日較差都較大,日較差一般達15--25℃,冬季最低溫度有時會降到0℃以下。年降水量少,并且無一定雨期,一般為陣性雷雨降水。屬于這一氣候的地區(qū)有橫貫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東伸至西南亞阿拉伯到印度半島西北部(泰爾沙漠),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西北部,澳大利亞中部,南非中部與西南非沿岸,南美秘魯與智利北部的西海岸等。


熱帶干旱氣候:以回歸線為中心向南北延伸(平均位置約在15℃—25℃間)的副熱帶及信風帶的大陸中心及大陸西岸。內(nèi)部及西岸高溫干旱,外緣有一短暫雨季(一般雨量在250mm—750mm左右)它分布于熱帶干濕季氣候區(qū)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熱帶干旱氣候區(qū)常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所以炎熱、干燥成了這種氣候的主要特征;氣溫高,有世界“熱極”之稱。降水極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變率很大,甚至多年無雨,加以日照強烈,蒸發(fā)旺盛,更加劇了氣候的干燥性。熱帶半干旱氣候,分布于熱帶干旱氣候區(qū)的外緣,其主要特: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cè)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cè)的高。
熱帶干旱氣候主要分布于南、北回歸線兩側(cè)的內(nèi)陸和西部,大體介于南、北緯15°—30°之間。典型的熱帶干旱氣候區(qū)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納米布沙漠,西亞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澳大利亞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等。這里常年處于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之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候炎熱干燥。例如,世界“熱極”和“干極”都出現(xiàn)于本類型區(qū)內(nèi),非洲索馬里半島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極端最高氣溫63℃的記錄,成為世界“熱極”;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實測為0.7 mm),從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間從未下雨,被稱為世界“干極”。至于熱帶半干旱氣候則分布于干旱氣候區(qū)的外緣,分別向熱帶干濕季氣候區(qū)和亞熱帶夏干氣候區(qū)過渡。植被土壤類型為熱帶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熱帶干旱氣候典型植被是熱帶荒漠植被,屬于超旱生的半喬木、半灌木和灌木或者旱生的肉質(zhì)植物占優(yōu)勢的稀疏植被。
熱帶干旱氣候典型土壤是荒漠土,荒漠土的形成條件是:雨水稀少,風大、蒸發(fā)強,溫差大,植被稀疏,覆蓋度極小。荒漠圖的有機質(zhì)含量極少,地表多為礫漠,呈強石灰性和強堿性,下部有石膏層。
地表水資源貧乏。比如在阿拉伯半島上,有七個國家是無流國,一條常年有水的河流都沒有。
干旱氣候即荒漠氣候,是以非緯向地帶性占優(yōu)勢的,盡管從溫度考慮,南北方向可劃分出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半干旱和干旱氣候,然而除個別情況外,它們在地區(qū)分布上是連續(xù)的,因而很難把它們分開。全球干旱區(qū)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10—50°N,南半球則在15—50°S之間,近赤道的干旱區(qū)主要見于南美洲的秘魯沿岸、巴西東北部、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地。世界上干旱區(qū)分布最廣的地區(qū)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島—伊朗—中亞, 東西長達13000km。亞熱帶和熱帶荒漠可統(tǒng)稱熱荒漠,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日照強,每年日照時間達3500—4000h,相對濕度低于50%,年均溫高于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溫度可達80℃,夜晚卻可低到0℃。最冷月均溫不低于10℃,年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較差相當大,達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于250mm,有的地方少于100mm,甚至幾年滴水不降,并常刮沙暴。溫帶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點是冬季很冷,極端溫差可達90℃,最冷月平均3至-10℃,夏季在樹蔭下溫度可達50℃左右。在北半球,溫帶荒漠與陸地面積廣大、遠離海洋有關(guān),而亞熱帶與熱帶荒漠則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
一 分布
緯度30度附近的大陸西岸和中部,具體地區(qū)有:撒哈拉、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智利北部等地。
二 特征與成因
1、終年高溫,最冷月均溫在15攝氏度以上
原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常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控制,天氣晴好,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
2、終年降水稀少,最多雨月降水在50毫米以下。原因:常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西岸常有寒流流經(jīng),其上空濕度較低;下墊面常為沙漠戈壁,實際蒸散量小。
3、氣溫日較差大,白天最高氣溫可達38攝氏度左右,日出前后最低氣溫可在0攝氏度以下
原因:大氣水氣含量小,常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控制,天氣晴好,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白天增溫很快;夜間大氣保溫作用弱,熱量極易散失。
三 氣候亞型
熱帶半干旱氣候亞型
條件:年雨量在250毫米至750毫米之間
本區(qū)位于副熱帶夏干氣候和熱帶干濕季氣候之間,越接近于副熱帶夏干氣候或熱帶干濕季氣候則降水越多。接近副熱帶夏干氣候區(qū)則冬半年有一短暫的時期受西風帶影響而降水偏多,而接近于熱帶干濕季氣候區(qū)則夏半年有一短暫時期受熱帶海洋氣團或赤道低壓影響降水偏多。
熱帶西岸多霧干旱氣候亞型
西岸寒流地區(qū)多霧但降水仍稀少。日較差相對熱帶干旱氣候要小。
熱帶干旱氣候亞型
遠離赤道低壓帶和西風帶,終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帶控制,是熱帶大陸氣團的源地。降水極為稀少,一般來說年雨量小于126毫米。
四 區(qū)內(nèi)自然帶
主要為熱帶沙漠。
制約熱帶干旱氣候農(nóng)業(yè)的因素為灌溉水源,在局部灌溉水源較豐富的地方有灌溉農(nóng)業(yè)發(fā)育。
熱帶干旱氣候常見灌溉水源類型:地下水出露點、客河河谷。
常見農(nóng)作物:棗椰、棉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