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滑坡

山體滑坡(landslides)是常見地質災害之一,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
山體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體斜坡上某一部分巖土在重力(包括巖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動靜壓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結構面(帶)產生剪切位移而整體地向斜坡下方移動的作用和現象,俗稱“走上”、“垮山”、“地滑”、“土溜”等。若是山體滑坡混合雨水或河水則演變成泥石流(土石流)。
山體滑坡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巖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比如由于暴雨或者融雪),導致巖石或土壤內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巖石喪失其穩固性下滑。

滑坡壁:指滑坡體后緣與不動的山體脫離開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狀的分界面;
滑動面:指滑坡體沿下伏不動的巖、土體下滑的分界面,簡稱滑面;
滑動帶:指平行滑動面受揉皺及剪切的破碎地帶,簡稱滑帶;
滑坡床:指滑坡體滑動時所依附的下伏不動的巖、土體,簡稱滑床;
滑坡舌:指滑坡前緣形如舌狀的凸出部分,簡稱滑舌;
滑坡臺階:指滑坡體滑動時,由于各種巖、土體滑動速度差異,在滑坡體表面形成臺階狀的錯臺;
滑坡周界:指滑坡體和周圍不動的巖、土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
滑坡洼地:指滑動時滑坡體與滑坡壁間拉開,形成的溝槽或中間低四周高的封閉洼地;
滑坡鼓丘:指滑坡體前緣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縫:指滑坡活動時在滑體及其邊緣所產生的一系列裂縫。位于滑坡體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稱拉張裂縫;位于滑體中部兩側,滑動體與不滑動體分界處者稱剪切裂縫;剪切裂縫兩側又常伴有羽毛狀排列的裂縫,稱羽毛狀裂縫;滑坡體前部因滑動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張裂縫,稱鼓張裂;位于滑坡體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狀展布者,稱扇狀裂縫。以上滑坡諸要素只有在發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時具備,并非任一滑坡都齊全具有。
地理原因

巖土類型:巖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巖、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巖、土,如松散覆蓋層、紅粘土、頁巖、泥巖、煤系地層等及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巖、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山體滑坡容重,對透水巖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內外應力原因和人為原因
就內外應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而言,在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巖性:組成滑坡體的巖、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巖、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質構造: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影響滑坡活動時間的誘發因素及其規律

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溫、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大致有如下規律:
(1)同時性。有些滑坡受誘發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動。如強烈地震、暴雨、海嘯、風暴潮等發生時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開挖、爆破等,都會有大量的滑坡出現。
(2)滯后性。有些滑坡發生時間稍晚于誘發作用因素的時間。如降雨、融雪、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之后。這種滯后性規律在降雨誘發型滑坡中表現最為明顯,該類滑坡多發生在暴雨、大雨和長時間的連續降雨之后,滯后時間的長短與滑坡體的巖性、結構及降雨量的大小有關。一般講,滑坡體越松散、裂隙越發育、降雨量越大,則滯后時間越短。
影響滑坡空間分布的誘發因素及其規律
滑坡的空間分布,主要與地質因素和氣候等因素有關。通常、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和多發地區:
(1)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山區、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地段等。這些地帶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區,坡度大于25度的坡體,在地震中極易發生滑坡;斷裂帶中的巖體破碎、裂隙發育,則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巖、土分布區。如松散覆蓋層、黃土、泥巖、頁巖、煤系地層、凝灰巖、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巖、土的存在,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4)暴雨多發區或異常的強降雨地區。在這些地區,異常的降雨為滑坡發生提供了有利的誘發因素。
人類活動影響滑坡發生的誘發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巖、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巖、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于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滑坡,在滑動之前,均會表現出不同的異常現象。
大滑動之前
在滑坡前緣坡腳處,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復活現象,或者出現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變等類似的異常現象。在滑坡體中
前部出現橫向及縱向放射狀裂縫,它反映了滑坡體向前推擠并受到阻礙,已進入臨滑狀態。臨滑之前
滑坡體四周巖體會出現小型崩塌和松弛現象。如果在滑坡體有長期位移觀測資料,那么大滑動之前,無論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會出現加速變化的趨勢。這是臨滑的明顯跡象。滑坡后緣的裂縫急劇擴展,并從裂縫中冒出熱氣或冷風。臨滑之前,在滑坡體范圍內的動物驚恐異常,植物變態。如豬、狗、牛驚恐不寧,不入睡,老鼠亂竄不進洞。
滑坡后,在野外,從宏觀角度觀察滑坡體,可以根據一些外表跡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斷它的穩定性。
已穩定滑坡體的跡象
(1)后壁較高,長滿了樹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穩定;
(2)滑坡平臺寬大、且已夷平,土體密實,有沉陷現象;
(3)滑坡前緣的斜坡較陡,土體密實,長滿樹木,無松散崩塌現象。前緣迎河部分有被河水沖刷過的現象;
(4)河水遠離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灘、階地分布;
(5)滑坡體兩側的自然沖刷溝切割很深,甚至已達基巖;
(6)滑坡體舌部的坡腳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
不穩定滑坡體的跡象
(1)滑坡體表面總體坡度較陡,而且延伸很長,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臺、面積不大,且有向下緩傾和未夷平現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濕地,且有新生沖溝;
(4)滑坡表面有不均勻沉陷的局部平臺,參差不齊;
(5)滑坡前緣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時有發生,并面臨河水沖刷的危險:
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

當遇到滑坡正在發生時,首先應鎮靜,不可驚慌失措。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1)冷靜。當處在滑處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慌亂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極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
(2)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為安全的地段撤離。要朝垂直于滾石前進的方向跑。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離原居住處越近越好,交通、水、電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離時朝著滑坡方向跑。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以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險的。當遇到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固定物體。可躲避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溝里。應注意保護好頭部,可利用身邊的衣物裹住頭部。
(3)對于尚未滑動的滑坡危險區,一旦發現可疑的滑坡活動時,應立即報告有關政府或單位。并立即組織有關政府、單位、部隊、專家及當地群眾參加搶險救災活動。
(5)滑坡停止后,不應立刻回家檢查情況。因為滑坡會連續發生,貿然回家,從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當滑坡已經過去,并且自家的房屋遠離滑坡,確認完好安全后,方可進入。
(6)及時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溝渠通暢。做好滑坡地區的排水工作,可根據具體情況砍伐隨時可能傾倒的危樹和高大樹木。公路的陡坡應削坡,以防公路沿線崩塌滑坡。
2012年
2012年6月10日19時54分,滬昆鐵路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境內石泉站至荷葉站區段K1280+400米處發生山體滑坡。
2012年7月5日,重慶巫溪縣遭遇大暴雨襲擊引發山洪、滑坡等災害,致使當地15.6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8.2萬畝,沖毀農田0.8萬畝,沖毀鄉村公路路面800公里,公路垮塌480余處1.5萬方,多條通鄉通村公路中斷,直接經濟損失逾9000萬元。
2012年9月12日,甘肅省道310線享堂峽段突發山體滑坡,順山坡滑下的大量土方瞬間堆積在路面上,道路因此中斷。
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