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濤動
南方濤動,指南半球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大氣活動中心氣壓具有相反變化趨勢的現象。南方濤動還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溫有密切關系。
nán fāng tāo dòng
southern oscillation
南半球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大氣活動中心氣壓具有相反變化趨勢的現象。此概念最早在20世紀初,由G.T.沃克等人提出。現今有許多方法來表征這種氣壓變化的相反關系,但一般多利用塔希提島和可可島的氣壓差來表示其強度。南方濤動是大氣環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有關的現象可以持續幾個季度。研究表明,它與許多地區的降水、氣壓、氣溫、海溫和環流有關,在天氣氣候學的研究中有重要意義。南方濤動還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溫有密切關系。因此,它與“厄爾尼諾”一起被合稱為“ENSO”現象,成為國際海洋和氣象科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太平洋與印度洋間存在的一種大尺度的氣壓升降振蕩。當太平洋上氣壓變高(低)時,印度洋上從非洲到澳大利亞氣壓變低(高),即兩地氣壓的距平有反向的變化。其最大正相關中心位于澳大利亞北部至印度尼西亞的低壓區;最大負相關中心位于東南太平洋高壓區,在東北太平洋亦有一較大的負相關區。因此塔希提(148°05'W,17°53'S)或復活節島(109°30'W,29°00'S)與達爾文(130°59'E,12°20'S)兩地的海平面氣壓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濤動的特征指數,稱為S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