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旱
卡脖旱是有關玉米等旱作物孕穗期遭受干旱危害的群眾用語。玉米抽雄前后一個月是需水臨界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此時缺水,幼穗發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如遇干旱,雄穗或雌穗抽不出來,似卡脖子,故名卡脖旱。

2010年7月下旬,山西北中部大部持續高溫少雨,部分出現35℃以上,局部出現37℃高溫悶熱天氣,全省旱情迅速發展。據7月29日氣象干旱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山西省已有72%縣(市)發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特旱占4%,重旱占20%,中旱占16%,輕旱占33%,旱情十分嚴重。預計到7月31日全省干旱范圍將擴大至85%,旱情會進一步加重。
當前,山西省春玉米大部分處于抽雄吐絲期,谷子、高粱處于拔節到抽穗期,馬鈴薯處于開花期,棉花大部分開花結鈴,大部分作物都處于旺盛生長期,也是需水關鍵期,對水分需求十分敏感,嚴重的旱情對大秋作物的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部分地區玉米、谷子等作物發生“卡脖旱”,對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提高十分不利。同時持續發展的旱情還有利于土蝗、紅蜘蛛、蚜蟲等喜旱病蟲的發展蔓延。
農業部門專家建議,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蓄水保墑。 有條件的地區要及時灌溉,并追施速效肥,旱地可對作物噴施葉面抗旱劑等。
中北部部分春玉米進入抽雄、吐絲期,旱情嚴重地區部分春玉米已發生“卡脖旱”,建議農家人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結實率,以利后期雨水來臨后的恢復生長,力爭將旱災損失減到最低。
氣象部門要抓住有利天氣適時進行人工增雨,努力挖掘空中水資源,最大程度緩解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