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區

季風區(monsoon region),是指季風盛行的地區,常用季風指數來劃定。世界上季風最明顯的國家,如印度,以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包括在季風區內。

季風區(monsoon region),一般受季風影響大的被稱為季風區。反之為非季風區。季風盛行的地區。常用季風指數來劃定。
中國劃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依據:主要是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程度,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是季風區,不明顯和不受夏季風影響的是非季風區。
中國季風區界限: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季風區(以東)與非季風區(以西)。
季風盛行的地區。常用季風指數來劃定。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美國氣象學者拉梅奇(C.SRamage,1970)定義季風區要具有以下4個特點:
1、1月與7月盛行風向之間的交角要大于或等于120°;
2、1月與7月盛行民間的平均頻率要大于40%;
3、1月或7月中至少有一個月的平均合成風速超過3m/s;
4、在5個經緯度的矩形面積內,l月和7月中每個月氣旋和反氣旋的交替出現要少于每兩年一次。
滿足上述條件的地區大體在30°N-25°S,30°W-170°E所包圍的地區。通常就把這個地區稱作季風區。這個地區以外的其它地區為非季風區。世界上季風最明顯的國家,如印度,以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包括在這一范圍內。

季風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少部分為熱帶季風氣候。非季風區主要為大陸性氣候;少部分為高山高原氣候(青藏高原)。
影響中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降雨多的是季風區,西北內陸受季風影響不明顯降雨較少,為非季風區。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干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干旱。
季風區以平原、盆地、丘陵為主.非季風區以高原、山地、沙漠為主。
1、熱帶季風氣候:南亞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中南半島(包括緬甸、泰國、越南、老撾),中國的海南島以及菲律賓的呂宋島。
2、亞熱帶季風和亞熱帶濕潤氣候:中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美國東南大部以及拉丁美洲東南大部(包括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
3、溫帶季風氣候:亞歐大陸東北部沿海地區(包括我國華北、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東部),日本本州島北部、北海道。
季風區以喜溫耐熱喜濕的植被為主.而非季風區則以耐旱喜冷的植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