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1757~1826),字煥襄,號芷灣,嘉應州(今廣東梅縣)人。清代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和教育家嘉慶進士。自言“作詩不用法”,反對摹擬。以“每課藝出粘堂壁,同舍皆驚訝,以為古人文”見長,并且獲得“文中騏驥”的美譽。但由于資用乏絕,宋湘還需在課余賣文自給,生意亦頗興隆,請他寫字作文的紙張常常堆滿了桌椅。宋湘歷任翰林院編修、云南曲靖知府、湖北督糧道。為人真率,襟抱豪邁,詩書雙絕,世譽嶺南才子。文采風流,輝耀一世。其詩雄直豪放,哀樂無端,飛行絕跡,磊磊落落,自成一家,深具倜 權奇之慨。其書高邁雄勁,如天馬行空,氣勢超凡,興到之際,隨手取物,雖 蔗渣竹葉,率意揮灑,出神入化,古意磅礴,人得其尺幅如獲拱璧。為官廉明,兩袖清風,讀書自樂,身后無余物,僅《紅杏山房詩抄》傳世。
有《紅杏山房詩抄》傳世。
翁方綱之友。
【年代】:清
【作者】:宋湘
【作品】:憶少年
【內容】:
老屋柴門樹打頭,
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書十日九逃學,
恨不先生命牧牛。
宋湘故居
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慶4年已未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還鄉,主講惠州豐湖書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詞垣。12年丁卯,充四川鄉試正考官。13年戊辰,充貴州鄉試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尋署廣南府,權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遷湖北督糧道,次年卒于任所。為官期間,關心民瘼,積極用世,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所稱頌。滇南一帶,至今仍流傳不少有關宋湘治水、種棉、植樹、開礦、辦學、除暴的各種傳說。 道光《云南通志·循吏傳》:“(湘)明于決獄,凡農桑學校,靡不盡力勸戒。”光緒《云南通志·循吏傳》:“(曲靖)所屬馬龍州地瘠民貧,湘捐廉購木棉教婦女紡織,民力稍紓。署廣南府知府,城內地高無水,湘度地開設東西二塘供汲飲,民甚便之。護理迤西道,所部大饑,湘捐俸賑恤,存活無算?!惫饩w《嘉應州志》:“(湘)癸酉授曲靖知府。所屬龍州,地瘠民貧,湘捐俸購木棉教婦女紡織(列傳云:不期年,比戶機杼聲相聞,州人利賴之,名曰‘宋公布’)?!薄笆鹩啦氞l兵除暴,郡有書院久廢,湘興復之,捐廉千七百兩有奇。
灣甸者,所屬土州也,土知州某,死,無嗣,有景在東者,遠族也,乘間奪其印,專殺自恣,不附已者死,如是者五、六年。當事怯,不敢發。賊謀襲其職,招匪黨千余,將攻保山縣,湘慮為前明二莽續,誓除之。商之營,不濟,商之鎮帥,又不赴。賊偵知,益猖獗,民夷皆赴朔,湘曰:爾等能為我殺賊乎?對曰:能。湘曰:果爾,芻糧我任之,患難我共之。遂懸重賞,練鄉兵殺賊。于是,江有防,隘有備,又以計敗其黨羽,賊懼,宵遁。搗其巢,大索七日,獲在東,斬之,自捐軍需銀八千兩,不費公家斗粟,邊陲以靖,鄉人建生祠祀之。”
《新纂云南通志·宋湘傳》:“才氣豪邁,工書能文,詩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筆立就,時稱‘真才子’。歷官皆著政績,而獎掖后進,成就尤多。至今士林傳其遺事,以為美談?!彼蜗鏋楣偾辶w恤民間疾苦,所得薪俸多用于為民謀福利,道光6年逝于湖北督糧道任所時,家徒四壁,存銀無幾,惟詩文墨寶頗豐,為封建官僚中所鮮見。
云南大理一中南花廳內,珍藏著一塊古雅莊重的大理石碑――宋湘手撰的“種松詩碑”,記載了他任職期間組織發動群眾植樹造林的歷史:前攝迤西道篆日,買松子三石,于點蒼山三塔后寺鼓民種之,為其濯濯也。今有客報余松已尋丈,其勢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絕句:
不見蒼山已六年,舊游如夢事如煙。
多情竹報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幾回,十圍柳大白頭催。
才知萬里滇南走,天遣蒼山種樹來。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時再買三千石,遍種云中十九峰。
有《紅杏山房詩抄》傳世。
翁方綱之友。
【年代】:清
【作者】:宋湘
【作品】:憶少年
【內容】:
老屋柴門樹打頭,
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書十日九逃學,
恨不先生命牧牛。
宋湘故居
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慶4年已未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還鄉,主講惠州豐湖書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詞垣。12年丁卯,充四川鄉試正考官。13年戊辰,充貴州鄉試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曲靖府,尋署廣南府,權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遷湖北督糧道,次年卒于任所。為官期間,關心民瘼,積極用世,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所稱頌。滇南一帶,至今仍流傳不少有關宋湘治水、種棉、植樹、開礦、辦學、除暴的各種傳說。 道光《云南通志·循吏傳》:“(湘)明于決獄,凡農桑學校,靡不盡力勸戒。”光緒《云南通志·循吏傳》:“(曲靖)所屬馬龍州地瘠民貧,湘捐廉購木棉教婦女紡織,民力稍紓。署廣南府知府,城內地高無水,湘度地開設東西二塘供汲飲,民甚便之。護理迤西道,所部大饑,湘捐俸賑恤,存活無算?!惫饩w《嘉應州志》:“(湘)癸酉授曲靖知府。所屬龍州,地瘠民貧,湘捐俸購木棉教婦女紡織(列傳云:不期年,比戶機杼聲相聞,州人利賴之,名曰‘宋公布’)?!薄笆鹩啦氞l兵除暴,郡有書院久廢,湘興復之,捐廉千七百兩有奇。
灣甸者,所屬土州也,土知州某,死,無嗣,有景在東者,遠族也,乘間奪其印,專殺自恣,不附已者死,如是者五、六年。當事怯,不敢發。賊謀襲其職,招匪黨千余,將攻保山縣,湘慮為前明二莽續,誓除之。商之營,不濟,商之鎮帥,又不赴。賊偵知,益猖獗,民夷皆赴朔,湘曰:爾等能為我殺賊乎?對曰:能。湘曰:果爾,芻糧我任之,患難我共之。遂懸重賞,練鄉兵殺賊。于是,江有防,隘有備,又以計敗其黨羽,賊懼,宵遁。搗其巢,大索七日,獲在東,斬之,自捐軍需銀八千兩,不費公家斗粟,邊陲以靖,鄉人建生祠祀之。”
《新纂云南通志·宋湘傳》:“才氣豪邁,工書能文,詩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筆立就,時稱‘真才子’。歷官皆著政績,而獎掖后進,成就尤多。至今士林傳其遺事,以為美談?!彼蜗鏋楣偾辶w恤民間疾苦,所得薪俸多用于為民謀福利,道光6年逝于湖北督糧道任所時,家徒四壁,存銀無幾,惟詩文墨寶頗豐,為封建官僚中所鮮見。
云南大理一中南花廳內,珍藏著一塊古雅莊重的大理石碑――宋湘手撰的“種松詩碑”,記載了他任職期間組織發動群眾植樹造林的歷史:前攝迤西道篆日,買松子三石,于點蒼山三塔后寺鼓民種之,為其濯濯也。今有客報余松已尋丈,其勢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絕句:
不見蒼山已六年,舊游如夢事如煙。
多情竹報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幾回,十圍柳大白頭催。
才知萬里滇南走,天遣蒼山種樹來。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時再買三千石,遍種云中十九峰。
上一篇: 宋琬 | 下一篇: 孫枝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