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隳
huī ? ㄏㄨㄟˉ
◎ 毀壞;崩毀:“隳人之城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隳 huī?
〈動〉
(1) 毀壞城墻或山頭;毀壞 [destroy wall or hill;destroy]
隳名城?!獫h· 賈誼《過秦論》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2) 又如:隳墮(毀壞;動搖);隳突(騷擾);隳圮(傾坍;倒塌);隳名(隱姓埋名)
(3) 怠惰。通“惰” [be lazy]。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漢語字典
[①][huī]
[《廣韻》許規切,平支,曉。]
亦作“隓1”。
(1)毀壞;廢棄。
(2)通“惰”。懈怠。
音韻參考
[廣 韻]:許規切,上平5支,huī,止合三平支A曉
[粵 語]:fa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阜字部】 隳;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1362第22【廣韻】許規切。俗隓字?!纠献印さ赖陆洝抗饰锘蛐谢螂S,或響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舅斡瘛じ咛瀑x】長吏隳官。 又通作墮?!径Y·月令】繼長增高,毋有壞墮?!踞屛摹繅櫼嘧縻摹!∮帧咀x書通】與毀通?!拒髯印じ粐糠菍闹?,說不免焉?!踞釢h·袁紹傳】所過毀突。【文選】作隳。
考證:〔【老子·道德經】或強或嬴〕 謹照原文嬴改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