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zhào]
[《廣韻》治小切,上小,澄。]
“趙1”的繁體字。
(1)超騰,疾行。
(2)虛妄不實;瞎說。
(3)古國名。周穆王封造父于趙,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境。
(4)古國名。戰(zhàn)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趙烈侯與魏、韓三家分晉,建立趙國。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陜西東北角及河北西南部。
(5)古國名。東晉時,劉曜稱帝,國號趙,史稱前趙。
(6)古國名。東晉時,石勒稱帝,國號趙,史稱后趙。
(7)戰(zhàn)國七雄之一秦的別稱。
(8)姓。
[②][diào]
[《集韻》徒了切,上筱,定。]
“趙2”的繁體字。
(1)鋤地鏟草。
(2)通“掉”。參見“趙2繚”。
音韻參考
[上古音]:宵部定母,di?
[廣 韻]:治小切,上30小,zhào,效開三上宵B澄
[平水韻]:上聲十七筱
[粵 語]:ziu6
[閩南語]:tio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中】【走字部】 趙;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217第50【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肇。【說文】趍趙也。 又【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國也。 又【廣韻】趙,少也,久也。 又姓。【史記·趙世家】繆王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又國名。【前漢·地理志】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 又【揚子·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註】趙當作兆,聲之轉(zhuǎn)也。中國亦呼杠爲挑牀,皆通也。 又【集韻】徒了切,音窕。?或作??,通作趙。刺也。【詩·周頌】其鎛斯趙。【傳】趙,刺也。【箋】以田器刺也。 又【集韻】起了切。【詩·周頌·釋文】沈重讀。 又同掉。【荀子·賦論篇】頭銛達而剽趙繚者耶。【註】趙,讀爲掉。掉,繚長貌。 又【韻補】葉文呂切。【崔駰·達旨】魯連辨言以退燕,包胥單辭而存楚。唐且華顚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
考證:〔【說文】趨趙也。〕 謹照原文趨改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