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羹
gēng ? ㄍㄥˉ
◎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雞蛋羹。
英文翻譯
◎ 羹
a thick soup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羹 gēng?
〈名〉
(1) (會意。從羔,從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會意,表示肉的味道鮮美。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五味和羹?!卑?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帶汁的肉,而不是湯?!?a href="#">羹”表示湯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調和五味的湯 [tick soup]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a href="/r_ci_b6246383d21b357b7bd3ac7e795f825a/" target="_blank">孟子·告子上》
(穎考叔)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薄?a href="#">左傳·隱公元年》
(3) 煮熟帶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a href="/r_ci_42cc8f45b7cf44f892515e7d9d653200/" target="_blank">韓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貧者所食);羹食(羹湯和飯);羹粥(菜羹和稀飯);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飲食粗劣)
(5) 湯 [soup]
漢語字典
[①][gēng]
[《廣韻》古行切,平庚,見。]
亦作“羮1”。亦作“1”。
(1)用肉類或菜蔬等制成的帶濃汁的食物。
(2)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濃汁或糊狀食品。
(3)煮羹。
[②][láng]
[《集韻》盧當切,平唐,來。]
亦作“羮2”。
不羹,春秋楚地。有二:東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南。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見母,keang
[廣 韻]:古行切,下平12庚,gēng,梗開二平庚見
[平水韻]:下平八庚
[粵 語]:gang1
[閩南語]:keN1,ki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羊字部】 羹;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954第25【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音庚?!菊f文】作??。五味和羹也。小篆從羔從美?!緺栄拧め屍鳌咳庵^之羹?!驹]】肉臛也?!臼琛咳庵髋G名羹?!緯ふf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径Y·樂記】大羹不和?!驹]】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帧驹葡呻s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帧炯崱亢胃校粜?。義同?!∮帧炯崱勘R當切,音郞。【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踞屛摹恳羿O。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虬凑f文、小篆俱作羹?!墩滞ā分故樟},不收羹,則從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