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祁
qí ? ㄑㄧˊ
◎ 盛大:祁寒(嚴(yán)寒,極冷)。
◎ 〔祁祁〕a.舒緩的樣子;b.眾多的樣子。
◎ 姓。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祁 qí?
〈名〉
(1) (形聲。從邑,示聲。右耳旁是“邑”的變形。從邑的字往往與區(qū)域有關(guān)。本義:地名)
(2) 縣名 [Qi county]
太原縣。——《說文》。為今山西省祁縣
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左傳》
(3) 安徽省祁門縣的簡稱 [Qimen county]
(4) 湖南省祁陽縣的簡稱 [Qiyang county]
詞性變化
◎ 祁 qí?
〈形〉
(1) 大 [big]
其祁孔有。——《詩·小雅·吉日》
資冬祁寒。——《禮記·緇衣》
(2) 又如:祁寒(嚴(yán)寒);祁哀(大哀)
(3) 眾多的樣子 [many]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詩·豳風(fēng)·七月》
(4) 又如:祁祁(眾多的樣子;舒緩的樣子)
漢語字典
[①][qí]
[《廣韻》渠脂切,平脂,羣。]
(1)大;盛。
(2)見“祁祁”。
(3)地名省稱。指安徽省祁門縣。參見“祁紅”。
(4)地名省稱。指湖南省祁陽縣。參見“祁劇”。
(5)姓。春秋晉國有祁奚。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群母,giei
[廣 韻]:渠脂切,上平6脂,qí,止開三平脂A群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kei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下】【示字部】 祁; 康熙筆畫:8; 頁碼:頁840第03【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盛也,大也。【書·君牙】冬祁寒。【詩·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又舒遲貌。【詩·召南】被之祁祁。又【小雅】興雨祁祁。 又衆(zhòng)多也。【詩·豳風(fēng)】采蘩祁祁。又【大雅】諸娣從之,祁祁如雲(yún)。【註】祁祁,徐靚也。如雲(yún),衆(zhòng)多也。 又姓。 又通作耆。【史記·五帝紀(jì)註】堯姓伊祁。【禮·郊特牲】作伊耆。 又縣名。在太原。 又諡。【左傳·莊六年】鄧祁侯。【疏】諡法,經(jīng)典不易曰祁。衞有石祁子。又【史記·諡法】治典不殺曰祁。【註】秉常不衰也。 又【廣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地名。
考證:〔【詩·召南】彼之祁祁。〕 謹(jǐn)照原文彼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