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扁
biǎn ?ㄅㄧㄢˇ
◎ 物體平而薄:扁豆。扁擔(dān)。扁圓。扁鏟。
◎ 古同“匾”,匾額。
英文翻譯
◎ 扁
flat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扁 biǎn?
〈動(dòng)〉
(1) (會(huì)意。從戶(hù),從冊(cè)。本義:在門(mén)戶(hù)上題字)
(2) 同本義 [inscribe on the door]
扁,署也。——《說(shuō)文》
六曰署書(shū)是也。——《秦書(shū)八體》
(3) 又如:扁表(題門(mén)表彰)
(4) 〈方〉∶把東西掖在腰間 [hide in waist]。如:扁著幾吊錢(qián)
(5) 猶撇嘴。人生氣時(shí)嘴巴的表情 [curl one's lips]。如:把嘴一扁;扁諾(作揖時(shí)小聲致問(wèn))
(6) 看走了樣(含輕視鄙夷的意思) [underestimate]。如:別把人看扁了
詞性變化
◎ 扁 biǎn?
〈名〉
(1) 匾額,題字的長(zhǎng)方形牌子。后作“匾” [tablet]
夢(mèng)至一亭,扁日侍康。——《宋史·吳皇后傳》
(2) 如:扁榜(扁牓。匾額);扁對(duì)(匾額上的對(duì)聯(lián))
◎ 扁 biǎn?
〈形〉
(1) 指物體寬而薄 [flat]
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后漢書(shū)·東夷列傳》
(2) 又如:扁盒子;扁擔(dān);扁食(方言。水餃、鍋貼之類(lèi)的面食)
(3) 另見(jiàn) piān?
漢語(yǔ)字典
[①][biǎn]
[《廣韻》方典切,上銑,幫。]
[《廣韻》蒲泫切,上銑,並。]
[《廣韻》符善切,上獮,奉。]
[《集韻》補(bǔ)典切,上銑,幫。]
亦作“揙2”。
(1)在門(mén)戶(hù)上題字。
(2)匾額。后多作“匾”。
(3)謂物體寬而薄。
(4)走樣。含有輕視、鄙夷意。
(5)猶撇嘴。人生氣時(shí)嘴巴的表情。
(6)方言。把東西掖在腰間。
(7)同“褊”。參見(jiàn)“扁心”。
(8)姓。戰(zhàn)國(guó)時(shí)有扁鵲。
[②][piān]
[《廣韻》芳連切,平仙,滂。]
[《集韻》紕延切,平,滂。]
(1)狹小貌。參見(jiàn)“扁2舟”。
(2)通“偏”。僻遠(yuǎn)。
(3)通“偏”。偏癱,半身不遂癥。參見(jiàn)“扁2枯”。
(4)通“翩”。參見(jiàn)“扁2扁”。
[③][biān]
[《集韻》卑眠切,平先,幫。]
(1)見(jiàn)“扁3諸”。
(2)通“編”。
[④][biàn]
[《字彙》婢免切]
通“徧1”。
音韻參考
[廣 韻]:芳連切,下平2仙,piān,山開(kāi)三平仙A滂
[平水韻]:下平一先·上聲十六銑
[唐 音]:*pi?n
[國(guó) 語(yǔ)]:biǎn,piān,biàn
[粵 語(yǔ)]:bin2pin1
[閩南語(yǔ)]:pun2,piN2,pia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戶(hù)字部】 扁; 康熙筆畫(huà):9; 頁(yè)碼:頁(yè)415第22〔古文〕??【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補(bǔ)典切,音匾。【說(shuō)文】署也。從戶(hù)??。戶(hù)??者,署門(mén)戶(hù)之文也。會(huì)意。其餘皆借義。凡器物不圓者曰扁。【後漢·東夷傳】辰韓生兒,欲其頭扁,押之以石。 又??也。【詩(shī)·小雅】有扁斯石。 又【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音辮。【集韻】姓也。古有扁鵲。或作鶣。 又【廣韻】符善切【集韻】婢善切,??音楩。又【集韻】婢忍切,音牝。義??同。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也。【莊子·知北遊】扁然。【郭註】音翻。 又【集韻】【類(lèi)篇】????眠切,音邊。扁諸,劒名。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圜貌。 又【廣韻】芳連切【集韻】紕延切,??音篇。【廣韻】小舟也。
考證:〔【前漢·東夷傳】三韓生兒,欲其頭匾,壓之以石。〕 謹(jǐn)照原書(shū)前漢改後漢。三韓改辰韓。匾改扁。壓改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