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悻
xìng ?ㄒㄧㄥˋ
◎ 怨恨,惱怒:悻然。悻悻而去。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悻 xìng?
〈動(dòng)〉
(1) (形聲。從心,幸聲。本義:惱怒的樣子) 同本義 [angry;resentful]
諫于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jiàn)于面。——《孟子·公孫丑下》
(2) 又如:悻動(dòng)(怒形于色)
詞性變化
◎ 悻 xìng?
〈形〉
(1) 剛直 [firm and upright]
蕩莽很悻,道之非耶?——唐· 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志》
(2) 又如:悻直(剛直;亦指剛愎固執(zhí));悻切(剛直)
(3) 固執(zhí) [self-willed]
仄聞長(zhǎng)者言,悻直非養(yǎng)壽。——宋· 蘇軾詩(shī)
(4) 又如:悻直(固執(zhí),任性)
漢語(yǔ)字典
[①][xìng]
[《集韻》下耿切,上耿,匣。]
(1)惱怒;怨恨失意。見(jiàn)“悻動(dòng)”、“悻悻”。
(2)剛直;固執(zhí)。
音韻參考
[廣 韻]:胡頂切,上41迥,xìng,梗開(kāi)四上青匣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國(guó) 語(yǔ)]:xìng
[粵 語(yǔ)]:hang5hang6
[閩南語(yǔ)]:heng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悻; 康熙筆畫(huà):12; 頁(yè)碼:頁(yè)389第12【集韻】下耿切,音幸。悻悻,很怒也。【孟子】悻悻然見(jiàn)於其面。 又【集韻】【韻會(huì)】【正韻】??下頂切,同婞。【屈原·離騷】鯀婞直以忘身。婞或作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