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屼
wù ? ㄨˋ
◎ 山光禿:“(山)嵬嶷嶢屼。”
◎ 高聳:“有石峰屼立。”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屼 wù?
〈形〉
嵬嶷峣屼。——左思《吳都賦》
漢語(yǔ)字典
[①][wù]
[《廣韻》五忽切,入沒(méi),疑。]
亦作“1”。
(1)禿山。
(2)山高聳貌。參見(jiàn)“屼屼”、“屼嵲”、“嵲屼”。
(3)見(jiàn)“峍屼”。
(4)見(jiàn)“屼”。
音韻參考
[廣 韻]:五忽切,入11沒(méi)*,wù,臻合一入魂疑
[平水韻]:入聲六月
[唐 音]:*ngu?t
[國(guó) 語(yǔ)]:wù
[粵 語(yǔ)]:ngat6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山字部】 屼; 康熙筆畫(huà):6; 頁(yè)碼:頁(yè)307第22【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五忽切。音兀。??屼,山貌也。一曰禿山貌。【唐元結(jié)系樂(lè)府】山屹屼兮水淪漣。 又五屼,山名,在犍爲(wèi)郡。一山有五重,故名。【左思·蜀都賦】躡五屼之??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