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fén]
[《廣韻》符分切,平文,奉。]
亦作“坆2”。“墳1”的繁體字。亦作“隫1”。
(1)堤岸;水邊高地。
(2)墓之封土隆起者。后泛指墳墓。
(3)筑墳。
(4)大。參見“墳燭”、“墳首”、“墳倉”。
(5)順從貌。
(6)劃分。
(7)三墳的簡稱。亦以泛稱古代的典籍。
(8)姓。見《新編千家姓·習慣用姓》。
[②][fèn]
[《廣韻》房吻切,上吻,奉。]
“墳2”的繁體字。
(1)土質肥沃。
(2)高起。
音韻參考
[廣 韻]:符分切,上平20文,fén,臻合三平文並
[平水韻]:上平十二文·上聲十二吻
[唐 音]:*bhi?n
[國 語]:fén
[粵 語]:fan4
[閩南語]:phu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墳;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239第18〔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說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註】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賦】賭有黎之圮墳。【註】有黎,祝融也。 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捍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 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又大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 又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又【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音憤。土膏肥也。【書·禹貢】白墳,黑墳,赤埴墳。見土字註。 又【集韻】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左傳·僖四年】公祭地,地墳。
考證:〔【周禮·春官】司烜氏共墳燭。〕 謹照原書春官改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