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叔
shū ? ㄕㄨˉ
◎ 兄弟排行次序第三:伯、仲、叔、季。
◎ 父親的弟弟,亦稱跟父親同輩而年紀(jì)較小的男子:叔父。大叔。
◎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
◎ 拾:“九月叔苴”。
英文翻譯
◎ 叔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uncle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叔 shū?
〈動(dòng)〉
會(huì)意兼形聲。同本義 [pick up]
叔,拾也。——《說(shuō)文》。汝南名收芋為叔。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詩(shī)·豳風(fēng)·七月》
詞性變化
◎ 叔 shū?
〈形〉
(1) 假借為“少”。年幼的 [young]
叔者,少也。——《白虎通·姓名》
父之兄弟后生為叔父,父之弟妻為叔母。又夫之弟為叔。——《爾雅》
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dāng)。——《儀禮·士冠禮》
(2) 古時(shí)兄弟長(zhǎng)幼順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排第三的
仲叔繼幽淪。——唐· 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3) 末;衰 [last;weak;feeble]
同姓小邦,則曰叔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儀禮·覲禮》
皆叔世也。——《漢書(shū)·刑法志》。注:“晚世也。”
然所遇之時(shí),實(shí)是叔世。——《晉書(shū)·劉頌傳》
(4) 又如:叔世(末世,衰亂的年代);叔末(叔世、末世的合稱);叔季(末也,國(guó)家衰亂將亡的時(shí)代,又指少年時(shí)代);叔代(衰亂的時(shí)代)
◎ 叔 shū?
〈名〉
(1) 稱父親的弟弟 [uncle;father's younger brother]
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 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2) 又如:叔伯姆(妯娌);叔翁(父親的叔父,即“叔祖”)。或常用于對(duì)男性年長(zhǎng)者(如對(duì)家庭的密友)的客氣的親切的稱呼。如:叔侄;大叔;對(duì)中年男子的尊稱。猶言“阿叔”
(3) 女性對(duì)其丈夫的弟弟的稱呼 [husband's younger brother]
我們山里人,小戶人家,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魯迅《祝福》
(4) 又如:叔舅(母親的弟弟;周天子對(duì)異姓小邦諸侯的稱呼);叔丈人(妻子的叔父);叔丈母(妻子的嬸母);叔郎(丈夫的弟弟,即小叔);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叔姑(丈夫的叔母,即“嬸婆”)
(5) 通“菽”。豆類的總稱 [beans]
子見(jiàn)夫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芻叔。——《莊子·列御冠》
以叔粟當(dāng)賦。——《漢書(shū)·昭帝紀(jì)》
(6) 姓
漢語(yǔ)字典
[①][shū]
[《廣韻》式竹切,入屋,書(shū)。]
亦作“掓1”。
(1)拾取。
(2)古時(shí)兄弟長(zhǎng)幼順序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行三。
(3)稱父親的弟弟,亦稱與父親平輩,年齡比父親小的人。
(4)稱丈夫的弟弟。
(5)沒(méi)落。
(6)通“菽”。豆類。
(7)姓。漢代有叔壽。見(jiàn)《通志·氏族四》。
[②][chù]
[《集韻》昌六切,入屋,昌。]
美好;善。
音韻參考
[廣 韻]:式竹切,入1屋,shu,通開(kāi)三入東書(shū)
[平水韻]:入聲一屋
[國(guó) 語(yǔ)]:shū
[粵 語(yǔ)]:suk1
[閩南語(yǔ)]:chek4,siok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又字部】 叔; 康熙筆畫(huà):8; 頁(yè)碼:頁(yè)165第42〔古文〕??????【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式竹切,音菽。【說(shuō)文】拾也。從又,尗聲。汝南謂收芋爲(wèi)叔。【徐曰】收拾之也。【詩(shī)·豳風(fēng)】九月叔苴。【註】拾也。又【玉篇】伯叔也。【廣韻】季父也。【釋名】叔,少也。幼者稱也。又【爾雅·釋親】婦謂夫之弟曰叔。又【玉篇】同尗,豆也。【前漢·昭帝紀(jì)】得以叔粟當(dāng)賦。【註】師古曰:叔,豆也。又姓。【韻會(huì)】魯公子叔弓之後。漢光武破虜將軍叔壽。又【集韻】或作??。【玉篇】俗作??。又【集韻】昌六切,與俶。同。【說(shuō)文】善也。詩(shī):令終有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