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佰 bǎi?
〈名〉
(1) (會(huì)意。從人,百聲。“百”又兼表字義。本義:百人之長(zhǎng))
(2) 古代軍隊(duì)中統(tǒng)率百人的長(zhǎng)官 [commanding officer]
佰,相什佰也。——《說文》
(3) 古代軍隊(duì)編制單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 [establishment (for ancient army unit)]
詞性變化
◎ 佰 bǎi?
[數(shù)]
“百”的大寫 [hundred]
有仟佰之得。——《漢書·食貨志上》
漢語(yǔ)字典
[①][bǎi]
[《廣韻》莫白切,入陌,明。]
(1)古代軍隊(duì)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
(2)古代特指軍隊(duì)中百人之長(zhǎng)。
(3)“百”的大寫。
[②][mò]
[《廣韻》莫白切,入陌,明。]
通“陌1”。
田間東西方向的小路。
音韻參考
[上古音]:鐸部幫母,peak
[廣 韻]:莫白切,入20陌,mò,梗開二入庚明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國(guó) 語(yǔ)]:bǎi,bó
[粵 語(yǔ)]:baak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中】【人字部】 佰; 康熙筆畫:8; 頁(yè)碼:頁(yè)100第14【廣韻】【韻會(huì)】【正韻】??莫白切,音陌。【說文】相什佰也。【前漢·食貨志】仟佰之得。【註】千謂千錢,佰謂百錢。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百人之長(zhǎng)。 又通作陌。【前漢·匡衡傳】南以閩佰爲(wèi)界。【註】佰者,田東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