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訐
成語(Idiom):逆訐(nì ji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í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逆反諫諍,違背忠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逆訐是由逆和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逆指違背,背離,訐指勸告,勸諫。逆訐表示違背勸告的行為,即不聽勸告,頂撞諫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逆訐多用于描述不聽勸告,固執(zhí)己見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不顧大家反對,執(zhí)意做某事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逆訐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左傳》。故事中,齊國大夫晏嬰勸齊襄公不要和魯國結(jié)盟,但襄公不聽勸告,執(zhí)意結(jié)盟。晏嬰因為不愿意違背自己的原則,堅決反對。這個故事形成了逆訐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逆訐是一個動賓結(jié)構(gòu)的成語,逆是動詞,訐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聽我的勸告,完全是在逆訐。
2. 這個領(lǐng)導屢次逆訐上級的決策,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逆訐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逆流的河水中,頂著逆流而上,表示他在逆訐,違背了大家的勸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逆訐相關(guān)的成語,如逆水行舟、逆來順受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逆訐相反的成語,如順從、聽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明知道不可以在課堂上說臟話,但他還是逆訐老師的規(guī)定。
2. 初中生:我勸他不要去打架,但他還是逆訐我,去與別人打了起來。
3. 高中生:他不聽家長的勸告,逆訐出國留學,最終導致了學業(yè)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