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怒
成語(Idiom):感怒(gǎn nù)
發音(Pronunciation):gǎn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感受到憤怒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感怒是指感受到憤怒的情緒,產生憤怒的感覺。這個成語強調了情緒的主觀感受,而不是簡單的描述外在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感怒常用于形容人對不公平、不正義、欺騙等行為感到憤怒和憤慨。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的情緒狀態,也可以用來評論社會現象或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感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車轄》中的一首詩中:“車轄既駕,馬如有怒。”這首詩描述了車夫駕駛馬車時,馬匹表現出憤怒和暴躁的情緒。后來,“馬如有怒”逐漸演變為“感怒”,用來形容人的憤怒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感怒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感”和“怒”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感怒填膺,決定要采取行動。
2. 這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讓人感怒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感怒”與憤怒的情緒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時感到憤怒,從而聯想到“感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憤怒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怒火沖天”等。可以通過比較這些成語的用法和含義,加深對感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發現別人偷看我的考卷時,我感怒地把考卷收了起來。
2. 初中生:聽到老師不公平對待同學時,我感怒地站了起來,為同學們說話。
3. 高中生: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讓我感怒不已,我希望能夠為正義發聲。
4. 大學生:面對社會的種種問題,我感怒地決定投身公益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