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餉
成語(Idiom):時餉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x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按時領取的工資或報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時餉源自古代官府的薪資制度,時指時間,餉指給予的報酬。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按時領取工資或報酬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按時領取工資、報酬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按時支付款項或報答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時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說,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官員叫季氏,他在擔任官職期間,一直按時領取工資,并且為人廉正。后來,他因為不滿朝廷的政治風氣而辭職,但他的廉潔和按時領取工資的行為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時餉的結構是“時”和“餉”,其中“時”是時間的意思,“餉”是報酬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按時領取時餉,工作非常認真。
2. 公司每個月都會按時發放時餉,員工們都很滿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時餉”與“按時領取工資或報酬”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工資、報酬相關的成語,如“薪火相傳”、“報效國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個星期天都會按時領取爸爸媽媽給我的零花錢,就像是時餉一樣。
2. 初中生:老師每個月底都會按時發放學生的時餉,作為對他們努力學習的獎勵。
3. 高中生:當我開始打工的時候,我就能夠按時領取自己努力工作所得的時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