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誕
成語(Idiom):妖誕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d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象奇特、不合常規的樣子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妖誕由“妖”和“誕”兩個字組成。妖指形象奇特、不合常規,誕指生產、出現。妖誕形容形象或事物出現的樣子非常奇特,與尋常事物不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外貌、裝扮、表演等與常規不符合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特殊的藝術作品或風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妖誕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太素詩譜》中。在該書中,妖誕一詞被用來形容藝術作品的獨特之處。后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日常語言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妖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妖”和動詞“誕”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打扮妖誕異常,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2. 這幅畫的風格非常妖誕,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妖誕”與“奇異”的意思聯系起來,妖誕的樣子就像是奇異、非凡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妖誕相關的成語,如“妖里妖氣”、“妖形怪狀”等,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她今天的發型妖誕異常,像是一個仙女。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服裝選擇總是很妖誕,有一種獨特的個性。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電影的劇情非常妖誕,讓人捉摸不透。
4. 大學生及成人:這幅畫的色彩和構圖都很妖誕,給人一種奇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