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
基本解釋
(1).特指 孔子 的畫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筆·圣像》:“若 孔圣 之有畫像其來已久, 漢孝景 時,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韓 勅修孔廟后碑,立于 桓帝 永壽 三年,而碑中有改畫圣像之語。”
(2).尊稱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紀三》:“﹝三月﹞乙卯, 建安軍 鑄 玉皇 、 圣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謂 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
(3).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 前蜀 杜光庭 《道教靈驗記·果州開元觀驗》:“又於 白鶴山觀 掘地得鐵數萬斤,鑄三尊鐵像,僅高二丈,今謂之圣像,遠近祈禱,立有徵驗。” 鄭振鐸 《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著圣像,各有一張奇形的椅子,預備牧師們聽懺悔者自白時用的。”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二:“青年們到 三仙姑 那里去,要說是去問神,還不如說是去看圣像。”
英文翻譯
1.icon
成語(Idiom):圣像(shèng x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舉止端莊、言行正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像是由“圣”和“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圣”表示崇高、高尚的意思,“像”表示形象、形態。圣像形容一個人的舉止端莊、言行正派,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舉止端莊,言行正派,值得敬重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則故事。昭公的夫人衛姬因為昭公的寵愛,威脅到了昭公的嫂嫂荀姬的地位。荀姬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決定離開昭公。臨走前,她對昭公說:“我要離開,但是你要記得,我是圣像。”這句話意味著她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不會做出對不起昭公的事情。從此,人們用“圣像”來形容有高尚品德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圣像。
2. 她的品德高尚,堪稱現代社會的圣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圣像”與高尚品德、端莊舉止等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高尚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君子”、“賢良淑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做一個圣像,就是要做一個有禮貌、守規矩的人。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就是一個圣像,他總是幫助同學,做事認真負責。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圣像,有高尚的品德,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