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牘
基本解釋
《史記·滑稽列傳》:“ 朔 ( 東方朔 )初入 長安 ,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焙笥靡灾赶蚧实圻M(jìn)呈的長篇奏疏。三千,極言其多。 宋 蘇軾 《次韻子由送千之姪》:“閉門試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金 元好問 《帝城》詩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隨十九人?!?/p>
成語(Idiom):三千牘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qiān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信極多。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千牘,原指三千卷書,后來泛指文章或書信極多。表示數(shù)量非常龐大,形容一個人的著作或信件非常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寫作或者收發(fā)信件非常頻繁,數(shù)量龐大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著作非常豐富,產(chǎn)量很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三千牘”源自于《莊子·徐無鬼》:“文王問于文宣曰:‘夫子言吾將何以事天下?’文宣曰:‘君子有三千牘,皆藏之府庫,君子之事天下也,取焉而讀之,則知天下之事矣。’”這里的“三千牘”指的是三千卷書,表示通過廣泛閱讀,可以了解天下事物。后來,人們將“三千牘”泛指成文章或書信極多的意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千牘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千”和“牘”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文學(xué)家,著作頗豐,可以說是三千牘了。
2. 這位作家的信箱總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收到了三千牘的信件?/p>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三千”代表數(shù)量龐大,而“牘”代表文章或書信,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形象地表示文章或書信極多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閱讀、寫作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千頭萬緒”、“百讀不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的爸爸每天都寫很多信,他真的是三千牘的人。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很多作業(yè),三千牘都快寫不完了。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作品數(shù)量之多,簡直是三千牘的級別。
4. 大學(xué)生:我正在撰寫我的論文,希望能寫出三千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