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一票否決制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piào fǒu jué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決策中,只需一票反對即可否定某項提議或決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票否決制是指在某種決策機制中,只要有一票反對,就可以否決某項提議或決定。這種制度通常用于保護少數意見或權益,確保每個人的聲音都被充分聽取和考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票否決制在政治、組織和團隊決策中常常被使用。例如,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任何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的一國都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否決任何安全決議。在團隊會議或組織決策中,一票否決制可以用來保護少數意見或權益,確保決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一票否決制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但這個詞語的含義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和決策制度中,尤其是希臘和羅馬的議會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票否決制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都可以單獨解釋,但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表達出整個成語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我們的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一票否決制,以確保決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 在這個組織中,重要的決策需要經過一票否決制來保證每個人的意見都被充分考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票否決制與“一票否決”這個詞語的含義相聯系,即只需一張選票就可以否決某項提議或決定。可以通過將這個概念與政治和組織決策中的權利和公正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決策、政治和組織相關的成語,例如“三權分立”、“民主集中制”等,以加深對這些概念和制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我們班級的決策中,每個同學都有一票否決制,以確保每個人的意見都被聽取。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生會的選舉中,每個同學都有一票否決制,以確保選舉的公正性。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校的決策中,學生代表會行使一票否決制,以保護學生的權益和意見。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生自治組織的決策中,每個成員都有一票否決制,以確保決策的民主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