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司
基本解釋
舊時一鄉中管理雜事的人,略同于社長、里正等。《元典章新集·吏部·丁憂》:“各衙門貼書、祗候、弓手、里正、主首、社長、鄉司,并無役軍民人等遭值父母之喪,治則以謂雜役無祿之人,不行依理丁憂。” 元 孛羅御史 《一枝花·辭官》套曲:“ 王大戶 相邀請, 趙鄉司 扶下馬。”
成語(Idiom):鄉司 (xiāng sī)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鄉村里的官吏,也比喻管理不善的官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司是指鄉村里的官吏,負責管理鄉村事務。成語“鄉司”常用來形容管理不善、不稱職的官吏。它暗示了鄉村管理者應當盡職盡責,為百姓謀福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管理不善、不稱職的官員,也可以用于其他類似情境,比如形容一些管理不善的組織或個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鄉村社會。在古代,鄉村里的官吏被稱為鄉司,他們負責管理鄉村的各種事務,包括土地分配、納稅等。然而,有些鄉司管理不善,貪污腐敗,導致百姓生活困苦。因此,鄉司成為了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管理不善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鄉司只顧自己的私利,根本不顧百姓的生活。
2.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就像鄉司一樣,無能且貪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鄉司”與管理不善的官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鄉村官員坐在辦公桌后面,四處懶散、不負責任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政府組織和官員的知識,可以進一步理解鄉司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鄉司應該為百姓做好事,不要只關心自己。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鄉司連最基本的鄉村建設都沒做好,真是太糟糕了。
3. 高中生(16-18歲):鄉司的腐敗行為給鄉村帶來了很多問題,需要進行整治。
4. 大學生(19-22歲):鄉司的管理不善導致了鄉村經濟的落后,需要引入更好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