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不濟
成語(Idiom):淡不濟(dàn bù jì)
發音(Pronunciation):dàn bù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淡而無味,不夠好或不夠有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淡指味道淡薄,不濃郁;不濟指不夠好或不夠有用。淡不濟用來形容事物沒有特色或不夠出色,不夠讓人滿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食物、酒水、文章等沒有特色或不夠好。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華、能力等不夠出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坡志林》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部文集,其中有一篇名為《酒泉子·淡不濟》的詩作。這首詩中描述了蘇軾品嘗的一種酒,他覺得這種酒口感淡薄,不夠濃郁,因此用了“淡不濟”來形容。后來,這個成語就廣泛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不+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道菜看起來很好吃,但味道淡不濟。
2. 這篇文章寫得太平淡了,讀起來淡不濟。
3. 這本書的內容太過平庸,實在是淡不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淡”字的發音和“不濟”的意思,形容事物不夠好或不夠有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淡如菜色”、“不濟事”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冰淇淋的味道太淡了,吃起來淡不濟。
2. 初中生(13-15歲):這部電影的劇情很平淡,看起來淡不濟。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小說的情節設計太平庸了,實在是淡不濟。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項目的價值和創新性都不夠,實在是淡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