罣礙
成語(Idiom):罣礙
發音(Pronunciation):guà 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阻礙、妨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罣礙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罣”意為阻礙,第二個字“礙”意為妨礙。合在一起,表示阻礙或妨礙某事的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罣礙常用于形容某種外部的或內部的因素對某事物的正常進行造成阻礙。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某種情況給某事物帶來困擾或不順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罣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喻老》一文中。故事中,韓非子向老人請教如何治理國家,老人告訴他:“治理國家就像磨刀,磨刀要有磨刀石,不然刀子就會變鈍。”韓非子不明白老人的意思,老人解釋說:“磨刀石就像罣礙,沒有罣礙就沒有磨刀的動力,沒有磨刀的動力就沒有辦法使刀子變得鋒利。”從此,罣礙這個成語就廣泛應用于描述阻礙事物發展的因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罣礙”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一直受到資金問題的罣礙,進展緩慢。
2. 他的職業發展一直受到家庭的罣礙,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罣礙”與“掛礙”相近,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突然被掛在眼前的障礙物上,無法前進,就可以將這個場景與“罣礙”的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罣礙”相關的成語,如“罔顧”、“拖累”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一年級):他的壞習慣罣礙了他的學習。
初中生(七年級):缺乏經驗是我學習編程的罣礙。
高中生(十一年級):家庭的經濟困難對我大學的選擇構成了罣礙。
大學生(大四):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罣礙了我的學業進展。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