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sān jiān qí kǒu 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三緘其口(三緘其口)
◎ 三緘其口 sānjiān-qíkǒu
[speak with caution;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 形容說話極其謹慎、不輕易開口
詞語解釋
sān jiān qí kǒu 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三緘其口(三緘其口)
封口三重。緘,封。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孔子 之 周 ,觀於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指言語謹慎,少說或不說話。 蘇曼殊 《與某公書》:“ 區子 固非離經叛道之人,然此時男子多變為婦人,衲只好三緘其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三緘其口
成語(Idiom):三緘其口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iān qí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沉默,不說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緘其口是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非常嚴格;“緘”是封閉、閉塞的意思;“口”是指嘴巴。三緘其口的意思就是用三重封口的方式,形容一個人在重大事情上保持沉默,不說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緘其口多用于形容在重要場合或關鍵時刻保守秘密、不泄露消息的行為。例如:在商業談判中,當涉及到商業機密時,雙方都會三緘其口,以保護自己的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緘其口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據說,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張良的智者,他曾經擔任劉邦的謀士。當時,劉邦正在秘密籌備起義,他們需要保守秘密,以免被敵人發現。張良就建議劉邦用三層封口的方式,稱之為“三緘其口”,以確保消息不泄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緘其口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知道了公司的商業計劃,但他三緘其口,沒有泄露給任何人。
2. 在重要會議上,我們都應該三緘其口,不要隨意透露機密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三緘其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嘴巴被三層封住,無法開口說話,以表示保守秘密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保守秘密相關的成語,如閉口不言、守口如瓶等。
2. 學習相關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國古代的謀士文化和保密意識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知道了一個秘密,但我會三緘其口,不會告訴別人。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考試的內容,我們都應該三緘其口,不能傳給其他班級的同學。
3. 高中生:我朋友告訴我她的戀愛經歷,我答應她三緘其口,不會泄露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