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道
成語(Idiom):權道(quán dào)
發音(Pronunciation):quá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權勢和道德并存,既有權力又有道義,指在行使權力時能夠合理、公正地處理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權道是由“權”和“道”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權指權力、權勢,道指道義、道德。權道的意思是在行使權力時能夠兼顧道義,既能夠保持權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又能夠遵守道德準則,以公正的方式處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權道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組織在處理事務時能夠權衡利益,合理行使權力,并且始終遵守道德規范。它可以用來表達對一個有權力的人或組織的贊賞,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行使權力時應該注重道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權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78年,魯國有一位名叫季孫的大臣,他在位的時候,能夠以權謀道,處理政務公正。他在位期間,魯國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后來,人們為了表達對季孫的贊賞,形容他的治理之道為“權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為“權道”,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懂得權道,以公正的態度處理各種事務。
2. 這位官員在處理糾紛時始終秉持著權道,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權道”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權杖,站在一條道路上,表示他既有權力,又能夠按照道義行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權道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和道德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懂得權道的人,不要欺負別人。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班級的學生干部,我要在處理問題時遵循權道,不偏袒任何人。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官員應該懂得權道,為人民謀福祉。
4. 大學生及以上:在商業領域,要做到權道并重,既要追求經濟利益,也要遵守商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