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強
基本解釋
質直剛強。《漢書·張周趙任等傳贊》:“ 周昌 ,木強人也。” 顏師古 注:“言其強質如木石然。”《舊唐書·朱樸傳》:“ 朱樸 者, 乾寧 中為國子博士。腐儒木強,無他才伎。”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二:“﹝ 侯恩 ﹞為人,剛方不撓,好面折人,一州號為木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一員官》:“是時 泰安 知州 張公 ,人以其木強,號之‘橛子’。”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殺》:“他本來是一位木強的人,但因為打了敗仗以來的經(jīng)驗,卻使他聰明了好些。”
麻木僵硬。強,通“ 僵 ”。 清 周亮工 《書詩冊后與吳冠五》:“記初冬時,予與 冠五 夜坐為詩,漏下數(shù)十刻,北地早寒,十指木強。”
木彊:1.質直剛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勃 為人木彊敦厚, 高帝 以為可屬大事。”《陳書·傅縡傳》:“﹝ 傅縡 ﹞性木彊,不持檢操,負才使氣,陵侮人物。” 宋 樓鑰 《送張定叟尚書鎮(zhèn)襄陽》詩:“樸拙勝巧心,好佞寧木彊?”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上自 蕭何 、 曹參 ,其下至于 王陵 、 周勃 、 樊噲 、 夏侯嬰 之徒,大抵木彊少文,不識利害。”
(2).指質直剛強之人。《新唐書·魏元忠傳》:“主恚曰:‘ 山東 木彊安知禮?阿母子尚為天子,我何嫌?’宮中謂 武后 為阿母子,故主稱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 戚夫人 詩曰:‘自別 漢 宮休 楚 舞,不能粧粉恨君王。無金豈得迎 商叟 , 呂氏 何曾畏木彊。’”
成語(Idiom):木強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q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剛強有力,堅韌不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強是由“木”和“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木”表示木頭,代表堅硬和堅固的意思;“強”表示強壯和有力。因此,木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身體強壯,力量大,意志堅定,不易被外界的困難和挑戰(zhàn)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強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身體健壯,能夠承受各種艱難困苦,并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完成任務或目標。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贊美和鼓勵有勇氣、毅力和堅定信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zhàn)國策·韓策一》中有一則故事與木強有關。故事講述了韓國有一位叫木強的人,他力大無窮,能夠舉起千斤重的石頭。有一天,韓國被敵國攻打,國王讓木強舉起巨石來阻擋敵人的進攻。木強奮力舉起巨石,堅守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終成功挫敗了敵人的進攻。這個故事成為了木強這個成語的來源,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力量和意志堅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木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志如同木強一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夠堅持下去。
2. 這位運動員身體特別木強,跑起來速度非常快。
3.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木強一樣,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木頭”和“強壯”這兩個詞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木頭人,他的身體非常強壯,能夠承受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堅強、毅力和意志力相關的成語,例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身體像木強一樣,能夠舉起很重的東西。
2. 初中生(12-15歲):她的意志像木強一樣堅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夠堅持下去。
3. 高中生(15-18歲):這位運動員身體特別木強,能夠在比賽中保持高水平的表現(xiàn)。
4. 大學生及以上: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像木強一樣,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不被困難所打敗。